温柔的力量—论心理创伤的学生的教育

文/susu

 近年来“原生家庭”这个名词特别火,很多人把自己性格、心理问题甚至是失败原因,都归咎于原生家庭带来的心理创伤。弗洛依德也曾经说过:一个孩子即使在最慈爱的父母那里长大,他的内心也会留下很多创伤。不止原生家庭带来的心理创伤,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事,如小时候遭遇校园暴力等也会对当事人造成心理创伤。

 

         那么在面对有心理创伤的学生们,作为老师我们能做到什么呢?

 

         以前在工作中碰到过一个转学生,暂且喊他小A吧。小A刚到我们班级的时候对身边人各种敌意和不友善,在后来学习中也发现,小A性格特别要强,处处与其他孩子争,平时与他人交往中极具反抗性,充满对陌生环境的敌意。种种原因使得他与同学与老师的正常交往带来一定困扰,我私底下小A他聊过天,刚开始从眼神中明显能感到对我这个老师也并不是完全信任,在他的心目中班里其他的孩子不欢迎他,不喜欢他。虽然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

 

         自己当时一度很头疼,各种方式都试了,不知道怎么走进他。后来在与其家长熟悉了些,才了解到小A来自单亲家庭,小时候父亲经常家暴,导致他从小性格比较偏激,担心被人欺负,再加上与以前同学相处的也不是很好,对别人戒备心比较大。当时了解他家庭情况后,对他的一系列行为有了比较深的认知之后,虽然某种程度上理解,不过说实话并不知道怎么帮助到他。

 

        后来在接触中发现他绘画方面很有天赋,就让他帮助班里其他同学一起负责板报工作,提前跟另外几个学生嘱咐他其实不是表现出来的那样,让大家有什么活动尽量带带他类的。后来在与这几个同学一起的相处中,他们成为了朋友,大家发现他其实也没刚开始那么桀骜不驯,与班里同学之间关系和谐了很多。再往后其他方面也比较顺利解决了,主要后来小A没了排斥心理,与他交流说什么能听进去了,很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青少年心理的发展,社会、学校教育的影响毋庸置疑,而就孩子的年龄特征来看,他们是未成年人,还没有足够的能力保护自己和独立生存,他们更多的是对是父母的依赖。家庭环境更易对他们的心理发育产生重要影响。上面例子里,来自单亲家庭的小A生存环境比较特殊,在本应享受更多家庭温暖的年龄,由于家庭的不幸,给他带来了很大的缺憾,有的甚至于是伤害。因此他们的这种损失,很希望在其他方面得到补偿。老师更应该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并且给予特殊的学生以特殊的关爱,得到信任感,真正成为学生尊敬和信赖的良师益友。

 

当创伤发生,重提也无法令时光倒流。作为一个老师,我觉得我能做到的就是尽自己力量去帮助他们吧(如果所在学校能有专业心理辅导就更好了)。作为一个非心理专业人士,我也不敢说自己能做到多少,不过还是希望能安慰到一些人就好了。也曾看过很多心理方面资料,心理辅导的方法,在某种程度上还是有用的,不过很多问题也不能保证当下就能解决。

 

看到过一些报道,提到如今正在一些农村中学有一种非常明显的趋势,"心理创伤"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多,由此给学校和老师的德育工作带来不少的难题。现在网上也有很多针对心理创伤教育的一些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更多跟我一样有困惑的老师。


虽然听起来可能很俗,不过可能真的只有“爱”才能治愈心理创伤呢,毕竟候温柔的力量比批的力量更大。正如放牛班的春天告的不是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QQ- 手机版-小黑屋- 为师的厝-为师网  

© 2020 开发教育反应堆  桂ICP备2000349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