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不是你的错---谈语言欺凌

文/Susu

       每次提到校园欺凌,大家一般想到的就是肢体暴力等带来的伤害,而容易忽视“精神侮辱”类型的校园欺凌。但事实上,更多时候言语欺凌才是校园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欺凌现象。

        

        2017年,南京大学一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校园欺凌调查报告》中显示,语言欺凌行为发生率明显高于关系、身体以及网络欺凌行为,占23.3%语言欺凌的成本最低,具有隐蔽性,也最容易被忽略。

 

       

       老师在批评同学的时候也会使用语言暴力。

       

       拿我亲身经历来说说,高三的时候曾遇到一个物理老师,不可否认很聪明,就是经常讽刺同学,每次去问问题,都提心吊胆。“你是猪吗?这么简单的题目也拿来问”“怎么这么笨”……有次晚自习,坐第一排的自己看着另一个女生去讲台上找老师问问题,被这个老师训了半个小时。

 

       事实上,如此这般采用讽刺、挖苦、揭短、当众出丑等手段对学生进行冷暴力或者“心理惩罚”的,都属于言语欺凌。

 

       学生之间言语欺凌更是常见。

 

       想想,你身边有没有因为长得胖被起外号的?有没有不合群被大家排斥嘲笑的?有没有因为单亲家庭被人开玩笑的?……

 

       或许有人会说:这些都不是大事,有没有打你,开个玩笑还不行了?是你太敏感了,你看某某也被其外号怎么就没生气……

 

        语言欺凌实际上是一种软暴力。虽说当事双方没有受到皮肉的伤害,没有打得头破血流,但是,这种言语上的欺凌对于受害方的伤害,并不亚于肉体上的欺凌。语言欺凌往往伤害人的自尊、伤及对方心理上最脆弱的地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看似不伤人的言语欺凌,如果施害者得不到正确的引导、纠正,会变本加厉地伤害他人;而那些受害者在被语言欺凌时,丢失的不仅仅是自尊,还有对人生的期望与追求,甚至会影响到自己一生。因而,必须引起教育者的高度警觉。

 

       有个好消息就是今年11月,广东省教育厅出台了《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的实施办法(试行)》,对校园欺凌(也就是霸凌)的分类做出明确规定,其中提到:给他人起侮辱性绰号在社交媒体上发表贬低或者侮辱他人人格言论以及在社交媒体用图像贬低或者侮辱被欺凌者人格等,都属于欺凌范围

 

         对于遭受过软暴力的学生们来说,很容易产生自我怀疑,觉得是自己不够好,自己太敏感等等才会有此遭遇。好想抱抱他们说,这不是你们的错,敏感也不是你们的错,伤害发生的时候错的永远是施暴者。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本文作者2018-12-27 19:04
小葵
被关注2 阅读306 回复0

QQ- 手机版-小黑屋- 为师的厝-为师网  

© 2020 开发教育反应堆  桂ICP备2000349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