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确实需要“国家行动”

原作者: 李兴旺 来自: 蒲公英评论网 收藏 分享 邀请

2018年岁末,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门联合向省级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通知共三十条,包括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严格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家庭履行教育监护责任、强化政府管理监督四个大的方面。这次在国务院的部署下,国家九部门联合向省级人民政府发文,堪称是减负的国家行动。

一些学校管理者和相当一部分教师缺少教育情怀,缺少育人意识,不以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教育目标,而只想以学生的分数为自己谋取眼前的“绩效”的功利意识。

一些学校不能按国家规定开足开齐课程,考试科目超量安排,不考试的科目消极应付甚至干脆不开;无限延长学生的学习时间,侵犯学生的休息权、运动权、活动权、阅读权和课外学习权。

一些学校评价学生和教师的全部标准就是考试成绩,而且不是分数的绝对值而是分数的名次。对学生,只要考试名次排在前列就是“三好”“全优”“十佳”等等,可以占尽各种资源优势。

对教师,只用学生考试分数和班级名次评比和奖惩教师、发放绩效工资,并用“末位淘汰”之类的恐怖措施虐待教师,在教师之间制造不正常的分数竞争,以致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充满着各种非教育、反教育的内容。

学校只有为应试而教的教学与管理,没有为师生的精神奠基的学校文化。但为了各种验收过关,学校又必须有“文化”。于是,形式主义的假文化盛行,不但教师学会了“演戏”,学生也都在学校“教育”下学会了说谎。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其根本原因是由弥漫于全社会的升学和就业的焦虑引发的。

社会的就业机会不均等,社会分工还没有实现完全的平等,这是引起就业焦虑的原因;而就业机会的获得,和接受高等教育的状况又直接相关,高等教育的入场券则是由高考分数与名次决定的,而且前提还是要能考上高中,最好还是重点高中,否则就连高考的资格都得不到。这样就引发了升学的焦虑。

于是,为了能在中考中考上高中、考上重点高中,进而在高考中考上大学、考上好大学,从而谋得一张就业的入场券,人们就都“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开始,就给孩子不断施加考试科目学习的压力,让他们在大大小小的学校考试中都考出好成绩来。

由于高中教育没有普及,高等教育更不是全民教育,能考上大学的只能是一小部分人,能考上名大学的更只能是极小的一部分人,因此在中小学教育中考出好成绩还是不能让家长满意的,只有考得比别人家的孩子都好才能让家长满意,这样,课业学习就变成了不正常的激烈竞争。

不正常的课业学习竞争是在学校和家庭的学习中展开的,但近些年来,全社会却在起着火上浇油、推波助澜的作用。

舆论过度关注中高考,关注学校的升学率,把升学情况作为评价教育的唯一标准,把能不能考上大学作为评价学生成败的唯一依据。

媒体和一些趁机牟利的商家,甚至一些行政部门都大肆炒作中高考、炒作散发着封建味陈腐气的“状元”,对现代教育做着各种非教育、反教育的宣传。

出版市场大肆制作以考试、升学为唯一目的的各种教辅读物,宣传广告无所不用其极,在他们赚得盆满钵满的同时,将学生和教师都淹没在了深不见底的题海之中。

一些地方政府不能摆正中小学教育的全民教育、公民教育的位置,不能摆正自己的全民服务职能,一方面也加入炒作中高考之列,比如发布“喜报”、重奖“状元”等等,一方面又只以学生考试分数和升学率评价教育、奖惩学校和教师,从而将地方教育管理部门的教育管理也导向纯应试的管理。

对上面这些现象,教育部单方面的减负文件似乎是鞭长莫及的,所以以往教育部的一个又一个减负文件都很快就淹没在一片喧嚣之中了,由于“县官不如现管”,一般学校也都会对“减负”采取选择性忽视,于是便会出现“越减越负”的现象。

不管追求分数的结果如何,它对学生的危害都是非常严重的。他们失去的都是本该在这个年龄形成的影响终身发展的素质基础。

首先,直接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一方面,是高强度的、超限度的、枯燥的应试操练,剥夺了学生的运动、休息、睡眠甚至吃饭,直接损害着学生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只有锦上添花、没有雪中送炭的应试目标教育,在学生中形成了不正当的竞争。这种竞争滋长的是学生的冷漠、自私和残酷。因此不管在应试竞争中是否能胜出,学生的心智都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其次,单方面考试成绩的追求,没有全面发展可言。一方面,在孩子素质发展最关键的十几年里,用机械的考试训练侵蚀掉了各方面素质的平衡发展。而更重要的是,在这十多年里,考试成绩是评判孩子成败的唯一依据,这就在极大程度上扼杀了孩子素质发展的各种潜能,从而给个人和社会的未来都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再次,遏制了学生学习素质的养成。十多年学校生活结束的时候,学生没有自主阅读的意识和习惯,没有探索的兴趣,没有创造的冲动,在以后漫长的人生途程中,他们缺乏基本的学习素质,这样也就丧失了在任何一项工作一个领域中能有所作为的素质基础。

综上所述,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其实质并不是学生的合理负担过重了,而是教育偏离了教育的基本常识。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综合的、社会的,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也就必须综合施治、采取“国家行动”。

这次在国务院领导下,九部门向省级人民政府发出的减负令,就是这样的国家行动。但一方面重病须用猛药,一方面久病还需统筹兼顾、全面施治。因此社会各方面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以期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基础教育的这个顽疾。

首先,必须为“教育”这个概念正本清源。教育就是让学生健康成长:要培育学生的精神、人格,塑造学生健全的身心;要培育学生阅读的习惯,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要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培育学生创造的欲望;要让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对待生活、对待自然和人类世界。

考试、升学只是教育的附加物,不应该是教育的全部;就业应该是在接受一定的教育基础上的自主选择,不应该是教育的目标。学习应该是每一个人终身的生命价值追求,不应该和升学、就业发生任何捆绑关系。全社会都应该认真审视教育的现状,重新认识教育的真正价值。

其次,需要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为实现真正的教育做出全方位的努力。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要着实提高自身素质,做称职的、名副其实的好教师,努力践行真教育;地方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要用正确的教育理念和管理导向把好舵,做好教育服务;相关部门和宣传机构要做好教育宣传,让每一个家庭都能充分认识教育的真正目标和价值,从而自觉施行正确的、良好的家庭教育。

与此同时,加强社会治理,完善社会服务,尽可能地解除全民的升学和就业焦虑,这才是解决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的治本之策。

总之,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事实上是一个社会问题。当这个问题得到圆满解决的时候,我们的社会治理也必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这需要睿智的顶层设计,更需要全社会每个人都付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本文作者2019-3-14 19:46
小葵
被关注2 阅读1328 回复0

QQ- 手机版-小黑屋- 为师的厝-为师网  

© 2020 开发教育反应堆  桂ICP备2000349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