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东平:未来的农村教育重点是内涵发展

原作者: 杨东平 来自: 腾迅教育 收藏 分享 邀请


  杨东平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

  本文根据杨东平院长12月1日在第三届中国农村小规模学校联盟年会上的发言整理。

  我今天下午和大家交流的是新时代的农村教育和小规模学校建设。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的社会矛盾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十九大报告在教育的问题上还有两个跟乡村教育有关的问题,有两个重要的层面。第一个是强调优先发展教育;第二个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于优先发展教育的问题,十九大报告当中的这一段话,看上去还是比较熟悉的,但是实际上有很多重要的改动是具有深意的。首先,重申了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地位,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这个发展素质教育是个新的提法,过去通常实施实行应试教育,促进应试教育,现在推进教育公平也是一个新的提法。过去一般学校也是叫促进教育公平。

  比较重要的是下面这两段话,就是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这两段话是非常重要的,它为我们新时代的农村教育,城乡教育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指导思想,下面我们会具体的解析一下。

  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它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序,生活富裕。它虽然没有直接谈到教育问题,但它的很多方面,尤其是乡风文明治理有序,它都跟区域的教育的发展密切相关。

  刚才讲的它的关键词就是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就在“十九大”召开之前,9月份的时候,国务院发了一个关于加强控辍保学的文件,这个文件的级别非常高,所以也非常重视。控辍保学的目标是希望在2020年的时候实现“十三五”提的目标,就把义务教育的巩固率从现在的93.5提升到95%,这个任务还是非常艰巨的。它这里面提出三个避免,第一个是避免学生因学习困难和厌学而辍学,第二个是避免因贫失学而辍学,第三个是避免因上学远上学难而辍学,所以大家看到国务院提出的这三个导致农村学生流失辍学的原因,就跟我们农村学校的布局、教育质量和小规模学校的建设密切相关。所以我们要思考在这么一个背景下,新时代的农村教育究竟怎么来破题?如何来定义?这个还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其实大家用理论和实践来解析这个命题。

  关于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发展,有两种不同的认识。有一种认识是用城市化来带动农村教育,也就是说把教育资源的重点放到城市去,来让更多的农村学生、农村老师进入城市,这样就解决农村教育问题了。很多地方事实上也是在这么做,也有人提出来叫后农村教育时代,意思就是说农村教育作为一个独立的主体和命题可能就逐渐的就被淡化了,但是我个人不认同这个观点,因为“十九大”报告里面还有第二句话,就是要重视农村义务教育的建设。它这两句话是并存的,所以如果把农村教育融入城市的话,那就说第一句话就行了,就是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所以一体化发展肯定不是用城市教育来取代农村教育。

  一体化发展也并不意味着一样化发展,也就是说农村的特点依然会存在,所以我想我们应该关注的是在新时代农村教育的升级版,能够跟整个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一个升级版。那么我们知道在很多年前我们的1.0版就是有学上,就是普九。那么2.0版的,从最近这些年上好学,补短板,但是在很多地方上好学,他就跟应试教育划等号,就是要追求升学率,就是把教育质量简单地理解为是升学率。那么3.0版到底是怎么样的?需要我们去破解,需要去思考究竟什么是适合农村学生需要的教育?农村需要什么样的教育?什么是农村教育的质量?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我们去建构。

  那么我在这儿提出一些个人的想法,这不是国务院的意见,供大家讨论。我觉得3.0版要追求的是一个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它的重要的一个方向就是要走向内涵发展。首先是从物到人,就是从资源和技术转移到对学校内在的关注,教师和学生的关注由叫教为对育的关注,就是德育人这个问题,这才是教育的根本内涵,也是教育质量的最重要的价值。另外一个是由外向内,过去我们关注的比较多的是他的整个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包括学校布局,这些学校外在的一些问题,那么我想从提高教育质量的角度,我们要更多地关心学校内部的问题,解决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问题。第三个,重要的概念就是由下而上,因为农村中国的农村它差别非常大,情况各不相同,资源各不相同,所以必须实事求是的因地制宜的解决不同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特别强调基层的学校社区教师自动的和主动的这种作用,因为我们在这几年的实践当中已经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这一点。我们今天上午看到的我们濮阳的很多农村学校充满生机和活力,这是一种内在的机制,是说内涵的发展。我们要认识新时代的农村教育,还需要认识未来农村教育的新特点。

  我们都知道我们整个在城市化的进程当中,我们的人口和学生还在不断地离开农村,城市化是一个大趋势,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农村和农村教育的存在也是一个长期趋势,而且并不因为城市化农村就不存在了。但是农村的未来也是农村学校的基本特点:小班小校。现在哪怕我们有些中心小学还有三四百人,过不了几年也是一两百人。那么如果我们放眼望去,在全世界的发达国家包括日本韩国,包括台湾地区,在乡村学校都是一百多人。当然如果你到了欧洲,看他的城市学校也是一百多人,就现代教育要进行这种个性化的人为本的教育,本来学校就应该是小规模的,这就是我们强调小规模建设的价值和意义。

  然后说说复合模式,我们今天也看到了幼小中一体化,在过去我们曾经提到过农村学校作为今后农村的一个文明中心,它会统筹普通教育、义务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这些功能,为新农村做贡献。

  另外一个就是要探索一种适合农村孩子的教育,就是具有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能够改善生活自我发展的教育,而不是与农村的生活完全脱离的教育。我们要追求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但是这个公平很大程度上是政府责任。而对于学校而言,要追求要追求质量,那么这个质量怎么来体现?首先是要有合格的教师,合格的教师怎么来界定?

  我想有两个方面,最基本的方面,第一个是基本的教学能力,能够完成任务,学生能够大多数都能够及格或者更好一些,就是至少要达标。第二个比较重要的方面是我们过去提的比较少,就是要有一个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关注儿童的健康、娱乐、休息、安全等等,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重视这个素养和能力的培养。

  因为我们知道导致很多农村学生他厌学甚至辍学,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在对学生的关注上的短板,就是除了考试就是分数。所以不光是农村的孩子,城市的学生厌学也是非常严重的,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厌学也是非常严重的,要占40%左右,这是北大的一个心理学的教授测量的结果。我们21世纪教育研究院,最近做了一个《教师眼中的学校教育》调查。他们最需要获得的支持包括缩减班级规模、减少课时、减少非教学时间、改革编制、获得家长的支持等等。那我们看到在减小规模方面,城区的学校的反应最强烈,而在这个减少非教学工作量方面,乡村的老师反应非常强烈,这个给我们很多信号。我们要从应试教育突围,不能把应试所追求的分数视为是一种有价值的质量,这是一方面。

  另外一方面我们已经认识到我们还是有可能通过真正以学生为本的,有价值的这种教学来提升改善学生的成绩和分数,包括实行学生主体课堂的教学改革、推广阅读、互联网+、科学教育、艺术教育、复式教学等等。我们这两年已经交流了很多这方面的经验,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成功的实践,所以可以提升我们的信心。

  第三个方面就是这个质量体现在重视培养农村学生的综合素养。综合素养这个概念我们在城市谈的比较多,从核心素养、关键技能等等。那么我们就意识到对于农村教育这个概念是不是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农村地区能够进入大学的,毕竟是相对少数的学生。

  我不太知道我们濮阳怎么样,就像我们在西部地区初中毕业生能够进入普通高中也就三分之一,他甚至上普通高中还有复读的,也就是说大多数的农村的孩子,他是注定进不了大学的,最后进入城市打工,进入建设新农村。那即便如此,我们的义务教育是不是也应该为这些孩子服务,为他们提供一些帮助,能够使他们走上社会获得自我发展和事业成功的,这些综合素养、技术文明、遵纪守法、好的行为习惯、表达交流沟通的能力、普通话的水平等等。

  陶行知提出来“三自”教育,就是在学习上要靠自学,在体育健康上要靠自强,在管理上要靠自制,这些概念都是整体提升农村学校的品质和学生素养的重要的方面,还有包括乡土文化教育。这就需要我们改变对农村学校的教育评价,在广元利州区的教育评价当中对学生的评价,它的学习成绩占40%,当然其他的内容包括以全面发展的这些素养为主,也包括安全这些因素。

  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视也成为一个共识。我们这次《教师眼中的学校教育》调查,老师有一个基本的认知,他们认为影响学业成就的因素家庭占68%,学校占24%,社区环境8%。这当然是一种主观的认知,但是其实是有很大的真实性,也就是说我们知道影响学生的学业成就的因素当中,家庭是占最大的比重。教育部原来也做过一次类似的调查,他们认为学校是占到17%还是多少,反正也不太高,也就是说学校再努力也只占那么多。

  关于对现在学校的评价,在这三类学校乡村学校的老师,他们普遍的更看重行为习惯的养成、学习方法、人格养成、兴趣潜能等等。而对考试分数的追求城市学校最严重的,而其他几项综合素养城市学校也是比较重视的。所以新的教育观其实就是陶行知所提倡的生活教育,就是依据生活而教育,为改善生活而教育,他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有健康的体魄、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生产的技能、改造社会的精神,如果能够做到这些,我们的核心素养、关键技能也都有了,我想这也是100年以前陶行知提出的教育理想,今天仍然是我们的理想,让我们继续努力,谢谢大家!

THE END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QQ- 手机版-小黑屋- 为师的厝-为师网  

© 2020 开发教育反应堆  桂ICP备2000349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