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生试卷公开,是对考生的起码公正

原作者: 刘远举 来自: 光明网 收藏 分享 邀请
       
       近日,一篇《四家长质疑考生答题卡调包,纪委介入检察官实名举报》的自媒体文章,在朋友圈疯传。文章中提到,4名考生今年的高考分数大大低于自己估分,有些甚至腰斩。家长经过特殊渠道看到考卷后,不但发现试卷有涂改痕迹,考生也表示不是自己写的。于是,家长实名举报河南省高考招生办公室相关负责人“滥用职权、组织考试作弊、内外勾结”,对此,河南省教育厅发布通报称,纪检监察部门正在调查,结果将及时公布。
       客观来说,事情确有蹊跷之处。一方面,高考阅卷环节不透明,存在舞弊可能,以前就曾有冒名上大学的例子。不过,按常理推断,即使有改卷子的通天手段,也完全可以做得不露痕迹。腰斩另一人的分数,风险极大,虽然权力之下,利令智昏也足为奇,但这么做似乎太低级。所以,不妨静待结果,让事实的子弹飞一会。
       不过,静待事实的同时,有一个问题却是明确的、需要改变的。
目前,高考考生对分数有疑问,只能复核加分结果,不可能让考生直接看到试卷。2015年,有江苏考生因为分数大大低于预期,要求查阅考卷。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和教育厅先后拒绝了其要求。后来,该考生将江苏省教育厅诉至法院。查卷的关键问题在于,考试信息是否属于国家机密。
       高考是全国关注的热点,考过的卷子会在第一时间,通过考生的记忆,传播到社会中,语文作文题甚至在考试之后就成为舆论热议的对象,各科题目也会被以后的考生反复练习。所以,虽说把考试信息定为机密,但实际上,题目、答案本身都不可能是机密。
       那么,什么是机密呢?显然,就是阅卷的分数、卷子是怎么改的,有没有错,这才是机密,才是整个高考机密的核心实质。
       实际上,2001年,教育部、国家保密局曾颁布规定:“考试后的考生答卷不属于国家秘密,只限一定范围内的人员掌握,不得擅自扩散和公开”。这一规定中并未将考生本人排除在“一定范围内的人员”之外,也没有禁止公开。
       不过,到了2012年,规定继续收紧。根据教育部《2012年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务工作规定》,全国统考的试题(包括带试题内容的答题卡、副题)在启封前属于国家绝密级材料,启封到使用完毕前属于国家机密级材料;答案及评分参考在考试结束前按国家绝密级事项管理,答案及评分参考在考试结束后按国家秘密级事项管理。另外,“答卷(卡)在成绩处理完毕前按国家秘密级事项管理,各学科在评卷时制定的评分细则按国家秘密级事项管理。”
       该规定衍生出一个逻辑,那就是:因为答案、评分细则是机密,而查卷会涉及到答案与评分细则,所以,卷子就是机密。
       根据这个逻辑,有人还演绎一些其他理由,比如“考生试卷涉及评分规则,考卷一旦公开就会被人掌握评分规则,这会影响命题的公正性,对社会稳定有影响。”等,煌煌大词之下,这种逻辑实际上违反了教育的基本目的。
       高考评分细则,没有理由不公布。评分细则,简单地说,就是“评价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优秀的”。高考是教学的指挥棒,既然这样,那如果教育部门就是不说高考的评分标准,学校的老师又该怎么教呢?对于教育部门来说,“好作文的标准我知道,坏作文的标准我也知道,但我就是不说”。一个国家的教育部门,若将优秀的标准视之为机密,不能不说,这违背了教育的基本逻辑。
       当然,客观上不允许查卷,还有一个理由是,试卷一旦允许公开由考生查阅,会引起“查卷潮”,教育行政部门将面临大量的工作。的确,一旦查卷就会增加工作量,但是,在关乎一个人一生的事情上,增加工作量,难道就这么令人无法接受吗?
       更何况,工作量无非是人手与经费的问题。若能查阅试卷,相信考生与家长并不会吝啬这个费用。即便再退一步,若说主观题很难有精确的标准,考生与家长难免纠缠,那客观题上网公布,总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吧?如果说以前这样做成本巨大,但在现在的计算机与自动化技术条件下,阅卷之后的扫描、数字化、上网成本都是非常低的,可以实现。
       老师怎么改的卷子,是否正确、是否认真、是否舞弊,这不但涉及公平、公正的国家形象,更关乎一个年轻人的一生,天底下还有什么事比这件事更应该公开、透明的呢?如果连这个环节都暗箱操作,那么,怎么从根本上保证公平、公正呢?实际上,每年都有大量的考生对自己的试卷心生怀疑,要求查分,最后得到的结果却是冷冰冰的一句拒绝。高考涉及一个人一辈子的命运,若这一点的公平都做不到,那就是连基本的公平、正义、透明都达不到。
       所以,只有透明化的高考评卷,才能让将来参加高考的考生与家长,真正放心、安心。从更大层面上看,高考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中国社会公平、公正的底线象征,所以,也只有这样做,才能让人觉得中国社会的透明、公平、公正是越来越好,而不是越来越差。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QQ- 手机版-小黑屋- 为师的厝-为师网  

© 2020 开发教育反应堆  桂ICP备2000349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