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生而教”,不符情理更不符法理

原作者: 罗义安 来自: 蒲公英 收藏 分享 邀请

开学第一天,市民范先生将7岁的儿子小范送进一所寄宿制民办小学。可是几个小时后,范先生接到学校老师的电话说要辞退孩子,理由是“太调皮”“管不了”。范先生对此表示不能理解,而学校的回应是,孩子比较调皮难于管理而不好保证其安全。(9月3日齐鲁网)

不同的孩子具有不同的个性,有的孩子确实很调皮,成为校园里的“美猴王”。任何一个老师遇到“美猴王”式的学生,都会付出更多的心血。有时尽管老师对那些调皮的学生操碎了心,也很难达到家长的预期,不得不接受家长的指责与质疑。更为关键的是,特别调皮的学生增加了校园安全风险,不管他们是伤人还是伤己,学校都不得不应对舆情,承担责任。看花容易,绣花难。如果没有亲身体验和切身体会,一般人很难理解老师和学校的苦衷与顾虑。

无独有偶,据媒体报道,陕西某中学一初中生两年前患白血病被迫休学,病愈后,该生想复学却遭到了学校拒绝。该校表示,以该学生现在的健康状况,学校担不起这个责任。尽管该生的父母一再表示,如果孩子将来出了问题也不会找学校,并且可以写保证书,但校方仍然拒绝其入学,并建议家长将孩子送到公办学校就读。

由此可见,学校“择生而教”的现象并非个案。学校辞退调皮学生、拒收病愈复读的学生,都是事实上的一种明哲保身。但这种做法,既不符合情理,也不符合法理。

只有挑剔的学生,而不应该有挑剔的教育。这不是对学校的苛刻要求,而是由教育的本质所决定的。“择生而教”,把所谓的“问题生”拒之于门外,固然能够减少学校的安全风险和管理压力。但是,这样的学校已经成为一名“投机者”,失去了最起码的教育情怀和担当精神。

“择生而教”可能使教育更容易,但也可能使教育更加艰难。因为每个孩子都有明显的“弱点”,如果把孩子的“弱点”看作“问题”,将“太调皮”的学生、“身体有疾病”的学生等都拒之于校门外,那有多少学生可以通过学校的“体检”与“考察”?

孩子的多样性决定了教育的复杂性、艰巨性。学校打开教育的正确方式应该是因材施教,而不是在生源问题上斤斤计较。当然,教育需要研究学情,但研究学情不是为了放弃对某些学生的教育,而是为了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更好的、有效的教育。

教育以及教育人,都不应当是“投机者”,而应当是一名“智者”,把所有的学生都看作“天使”的“智者”,能够从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从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

(作者罗义安,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本文转载自蒲公英网站,原文链接:http://pgy.voice.edu.cn/index.php/default/index/show/43075)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该文章已有1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 引用 游客 2018-3-27 07:42
      installment loans no credit check <a href="http:// ...

查看全部评论>>

本文作者2017-9-7 20:59
bootingman
被关注3 阅读350 回复1

QQ- 手机版-小黑屋- 为师的厝-为师网  

© 2020 开发教育反应堆  桂ICP备2000349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