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要让学生吃喜欢的饭

原作者: 张振斌 来自: 蒲公英评论 收藏 分享 邀请

从以往课程改革来看,一直不能根除的一个弊端就是我们的学生换了一届又一届,但校长一直在用同一种材料给学生做同样的饭菜,不同的是换了盛饭的人员和工具。值得欣慰的是,新的课程开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生活经历、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真正走向了尊重个人差异的教育。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并砥砺践行。同时,我认为还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把握设计课程体系:

第一,课程改革要体现教育内容的融合性。新学期,学校进行了家长问卷调查,对“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最主要的原因”,认为课程多是主要原因的占30.3%,初三达到最高为39.1%。因此,课程改革不能单纯地认为课程分得越细越好,相反,越综合越有助于融合,越综合越有助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我们完全可以效仿国外的先进做法,把国家课程中物理、化学等学科设计为科学;地方课程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廉政教育等融合为文化教育,而安全教育、环境教育、国防教育等融合为生活技能教育。如此,既方便了学科的互通,又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第二,课程改革要体现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基层学校校本课程的改革要立足于三个方面:一是开设人文心理课程,作为立德树人的主项,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素养;二是开设挑战性课程,对国家课程基本要求有所拔高,培养精英型人才;三是开设区域性课程,作为对当地工商农实体教育的渗透,培养当地的实用性人才。同时,还要做好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选择规划,固定教室、确定时间、规定学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一定学段内自由选择,修完学分,完成学业。

第三,课程改革要体现教育评价的一致性。课程设置的好坏,不在于课程本身,而取决于学生学习后的结果如何。因此,不管是地方课程,还是校本课程,都要建立学分制,并将学习评价作为学生升学的基础条件,使课程开设落到实处。从制度上,要杜绝课表上的张冠李戴,杜绝备课中的弄虚作假,杜绝检查中的瞒天过海。当然,也不能拔高学习评价标准,如有的地区把学生结业科目的最低要求限制到70分以上,如此的高标准要求无疑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作者张振斌,蒲公英评论独立评论员。本文转载子蒲公英)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QQ- 手机版-小黑屋- 为师的厝-为师网  

© 2020 开发教育反应堆  桂ICP备2000349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