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教师“减负”呼声不断!一线教师拍手称快

为教师“减负”,就是减轻教师职业所面临的不科学、不合理的外在负担,同时从精神、制度、专业及保障等方面给教师更多支撑,让教师乐教、善教,安心从教。唯其如此,教师才会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评论

两会开幕至今,教育话题再次成为代表委员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围绕如何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代表委员们从维护教师地位、提高教师待遇、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提出各种建议和提案。这些教育“好声音”汇成一句强烈的呼唤,就是要为教师“减负”。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首先离不开一支高质量和有职业归属感、幸福感、荣誉感的教师队伍,最终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素质健全、心态阳光的一代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要打破那些制约教育发展的桎梏,首先要解放教育生产力。

近年来,为学生“减负”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除了减轻学生不合理的课业负担,切实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也提到议事日程。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如果不能首先为教师“减负”,为学生“减负”可能就是一句空话。

为教师“减负”,首先要真正创设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正如教育部长陈宝生在本届两会“部长通道”答记者问时激切所言,师道神圣,不可违反。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违反了师道,迟早是要受到惩罚的。家长和社会不尊重教师,最终承受这一教育恶果的,必然是我们的孩子。

为教师“减负”,需要建立相应的教育治理体系,健全保护教师的教育体制机制。出现了有违师德的个别事件,应该通过协商共治的办法解决,不能一味地将板子打在教师身上。当教师的合理合法权益受到侵害,需要有专业机构或行业组织为教师撑腰。我们要正视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但也要警惕将教师形象“妖魔化”的不良倾向。教师个体与群体的成长,都需要良性、宽容、信任的社会舆论环境。

为教师“减负”,需要提供更多专业支持,帮助教师“强起来”。当前,中国教育正在经历着一系列标准化建设,在硬件标准化大力推进的同时,我们更呼唤“软件”的标准化,尤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准化”。要从国家层面建立一系列教师专业标准、准入制度及促使教师“达标”的援助措施,帮助每一位教师首先成为合格教师。要通过改革教师教育,既要关心教师职前4年的专业养成,又要支持教师职后40年的持续发展。

为教师“减负”,同时也意味着要正视教师合理化的需求。既要满足教师的精神需求,又要满足教师的物质需求,为教师解除从业的“后顾之忧”。职业属性决定了,即便是为教师“减负”,教师也必然是一个讲求奉献、需要更高道德素养和更多身心投入的职业。但这不意味着教师只能一味奉献、一味牺牲。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那种将教师过度“神圣化”的倾向,正视教师正常的生活需求,从职业身份、薪酬待遇、生活条件、社会保障等多方面让教师安心从教,也真正让这个职业散发出更多吸引力。

说到底,为教师“减负”,就是减轻教师职业所面临的不科学、不合理的外在负担,同时从精神、制度、专业及保障等方面给教师更多支撑,让教师乐教、善教,安心从教。唯其如此,教师才会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中国教师报评论员

多位代表委员呼吁为教师减负

教育要有空间才会有发展,给学校独立的办学权力,还教师足够的成长空间,学生的健康成长才有可能 。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在今年全国两会提交了《关于保障学生和教师休息权的提案》,提案提到,休息权是一项基本人权,是我国宪法以及劳动法律、法规赋予劳动者的一项基本权利,教师的休息权理应得到保障。

朱永新建议,减少一线教师的非教学任务。

首先要尊重教育、尊重教师,改革学校和教师考评制度。剔除与教育教学关联不大的考评细则,加大对教育教学的实质性评价占比。

各级部门应关心关注教师群体,合理分配工作,明确工作量标准,科学配置师资,减少额外非教学任务摊派,让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核心及专业发展。

同时,他还建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一定数量的工勤人员,完成校园安全、宿舍管理、学生餐管理等非教学任务,让一线教师从这些琐碎的非教学事务中解放出来,休息权得到保障。

事实上,关注到教师减负问题的不只朱永新委员一人,为“教师减负”的呼声也不是今年两会才有。

教师队伍建设应该从关注教育生态抓起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安阳市第一中学校长黄艳认为:繁重的教学任务、升学压力以及量化管理方式和不规范的办学行为,让一些教师的职业生活受到了伤害,有教师出现了职业倦怠。

在广大中西部地区,不少中小学教师不仅没有双休日,法定节日也很难完全休满。另外,“量化”“精细化”管理等管理模式让不少教师陷入过度“被考核”的困境。

因此,她认为有必要从教育生态、教育大环境的改善做起,提升教师群体的职业幸福感,增强教师职业的吸引力。

为中小学校园设一道防火墙

2015年两会期间,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实验小学校长方青围绕”为学校和教师减负“话题发表主题报告,引发与会代表和领导的广泛关注。

方青呼吁,为中小学校园设一道“防火墙”,让它起到阻止和过滤的作用,把所有非课程化的借教育名义给学校带来干扰的活动和任务挡在校园之外,将和学校课程相关的有价值的课程资源纳入学校教育。

让教师能更多地回归教学本身

2016年的全国两会上,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六盘水市实验小学教师吴明兰认为“不少一线教师面临的压力,不仅来自教书育人,有时还要承担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任务。因此吴明兰表示希望教师能更多地回归教学本身,不要承担与教学无关的任务。

老师的一天

怎样给教师“减负”

1、教学为主,减少非教学任务,让教师将心思花在教学上

给教师“减负”第一步,就是要减轻教师非课堂教学工作任务,保证法定工作时间用于备课和批改作业。

地方各级部门深入沟通,达成共识,对于学校的管理工作以教育主管部门为重,其他部门工作能减尽减。同时,减少各级各类会议、无实质意义的培训以及相关检查,一心一意搞好教学,关注教育本身。

2、明确教师工作量标准,合理确定教师工作量

一个重压之下精疲力竭的教师何谈创造力?一个没有职业幸福感的教师何谈培养追求幸福的学生?一个缺少专业自主性的教师何谈拥有高质量的教学?

社会各界给教师群体频频施压,舆论关注师德,期待教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关注师风,期待教师成为学生的“替代父母”、良师益友,这些要求和期待不无道理,但是如何使其落地?可以说,教师工作量是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英国教师协会提出教师工作时间公式。每周合同工作时间=22小时教学+5小时批改作业与备课+5小时其他工作。每周实际工作时间=合同工作时间+5小时个人时间用于批改作业和备课=37小时。

3、社会、家庭给教师更多理解宽容,帮助教师“减负”

社会和家庭应该对教师工作给予更多理解和宽容,任何职业都有边界,只有减轻教师工作和思想的“负担”,才能够真正维护教育的“生态平衡”,才能回归教师工作本质,使老师能够全身心地、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中去,才能够提高在职教师的幸福指数、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到教师行业。

国家出台系列政策逐渐减轻教师负担

这些年,我们国家、政府一直在探索更科学、更好的方式,出台系列举措,帮教师减负,让老师们“轻装上阵”!

1. 消除大班额,教师教学负担少了,教学质量也上去了

一位网友曾在中国政府网“我向总理说句话”栏目提问:“我是一名县城小学教师,近年来我们县城人口增加了好几倍,但学校却只增加了两所,班级人数普遍在90多人以上,甚至有部分班级达到近百人……”

2017年,教育部安排专项督导,着力解决“大班额”问题。在201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说,确保今年底校舍建设和设施设备采购任务“过九成”,基本消除66人以上的“超大班额”。

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到2018年基本消除66人以上的“超大班额”,到2020年基本消除56人以上的“大班额”。

2. 减少评审评价,不在“三评”清单的不能开展检查

在2017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陈宝生部长在报告中特地强调了“三评”清单呢!所谓的“三评”指的是改进“项目评审”、“教育评估”、“人才评价”。

陈部长说,现在基层对评审评比评估“三评”问题意见很多,教育部制定了三评清单办法,今后不在“三评”清单的不能开展检查。各地也要抓紧清理规范,用清单确认检查事项、减少检查事项、规范检查事项,让学校静心办学,让老师潜心育人。

3. 重振师道尊严,社会地位提高助力教师减负

近年来,教师队伍建设得到高度重视。就在年初,《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发布,这可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出台的第一个专门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里程碑式政策文件。

进入新时代,咱教师的地位真是越来越高,国家对教师和教育事业空前重视!

4. 坚持依法治教,教师权益将获得更好保障

2017年1月10日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到:法治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可靠保障。要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办学、依法执教……更加注重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受教育权利和广大师生权益……。

5. 教育人才评价体系更加健全科学,让教师更专心地教书育人

2018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真是很给力。例如,《指导意见》提出:

适应中小学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新要求,建立充分体现中小学教师岗位特点的评价标准,重点评价其教育教学方法、教书育人工作业绩和一线实践经历。严禁简单用学生升学率和考试成绩评价中小学教师。

坚持凭能力、实绩、贡献评价人才,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等倾向,注重考察各类人才的专业性、创新性和履责绩效、创新成果、实际贡献。

网友心声

@梦阮:很不满意!我们很多时间都被学校的一些琐事占用了,感觉总有做不完的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渴望有些制度能够规范,不要有这么多形式主义。表面文章做得再好,又能有何用?真正对得起学生、家长、社会,那才是硬道理,才是真正我们该做的!

@田野:现在的时间大多花在准备材料和教学管理上,真正用在教学上的实在是越来越少。希望少点检查,多点实干。

@说从心那是怂:我是名小学老师,我大部分时间就是应付上级的各项检查,有些检查与我们教育挨不上边。唉!

@五福人生:我现在都是“挤”出时间备课、讲课,大把时间都浪费了——检查、评比、比赛等。各种活动华而不实,甚至重复,都是各级领导为了自己的业绩、政绩造成的,建议取消。不要违背了教育的使命!

@天边的流云:我是一名小学老师。教学工作介入太多行政力量、太多政治任务,有好处吗?什么是教育?教育是百花齐放,是宽容的氛围。而我却感到被太多教学之外的任务压得没有了独立自主的思想。

“减负”之难,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各类主体的合力所致。跨越“减负陷阱”,只有政府、市场、家庭、学校、教师等主体承担了各自的责任,提高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能力,正本清源,还教师本职工作的时间,提高广大教师的专业素养、专业能力。这不仅是为教师“减负”,也是为学生“减负”的有力保证。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本文作者2018-3-16 07:06
叶子老师
被关注6 阅读488 回复0

QQ- 手机版-小黑屋- 为师的厝-为师网  

© 2020 开发教育反应堆  桂ICP备2000349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