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宏启:教育不需要“伪创新”

褚宏启,北京开放大学校长

在一些地方和学校,基础教育中的伪创新、假改革轰轰烈烈,实际上华而不实,貌似很创新,实为真折腾,浪费资源,耗费时间,误人子弟。教育改革只有走出此种误区,才能健康发展。

走出误区的关键是求真务实,一是要形成“科学”的认识,对教育创新是什么、有无必要形成正确认知;二是要用“民主”来节制和约束任性的权力,不让某些有权者以创新的名义“绑架”教育。

不论国家层面、区域层面,还是学校层面的改革创新,相关人等首先都需要形成正确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教育创新观。

第一,真正的“教育创新”并不容易,不要轻言、妄言自己所为就是教育创新。创新必须同时符合新颖性与有用性两个特征。不新颖,新瓶装旧酒式的换包装、贴标签,不是创新;新颖但无用甚至有害,也不是创新;既不新颖又有害无益,就更不是创新了。许多所谓的教育创新,既不新颖又有害无益,是典型的伪创新、真折腾。

第二,不要迷信教育创新,有些教育创新并不必要,要考量创新与改革的成本问题。即便有些做法同时符合新颖性与有用性两个标准,但如果比已有做法所耗资源还要多,那么这种创新也不值得采纳。教育创新只是手段不是目标。

第三,有用比新颖更重要,有用不新颖的老做法比新颖无用或者新颖有害的新做法更有价值。一定要把有用性特别是对于学生发展的有效性,作为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有些做法很有用但不新颖,不属于教育创新的范围,但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更有价值,因此也更值得采用。

第四,“拿来主义”并不丢人,凡事都想与众不同反而可笑。把别人的好做法、本地的好做法能“拿来”就不错了。看不起“拿来”,老想世界第一、填补空白,以致“创新主义”盛行,着实可笑。不要刻意与众不同,要善于借力。教育中很多好的做法早已有之,对于大多数学校而言,能把这些好做法充分借鉴和使用就已经足够。

第五,不要“伪创新”,但要“微创新”。教育改革切忌大起大落、一惊一乍,教育经不起这样的折腾。我们需要循序渐进的小改革、微创新。这种改革与创新并不轰轰烈烈,但却扎扎实实。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QQ- 手机版-小黑屋- 为师的厝-为师网  

© 2020 开发教育反应堆  桂ICP备2000349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