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适合中国农村的儿童早期发展干预模式

原作者: 张春铭 来自: 中国教育新闻网 收藏 分享 邀请
  中国教育新闻网北京5月24日讯(记者 张春铭)5月24日上午,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与浙江敦和慈善基金会捐赠签约仪式在京举行。2018年—2021年,浙江敦和慈善基金会将资助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共计人民币3000万元,用于开展“慧育中国:儿童早期养育试点”项目。
  签约仪式上,甘肃省华池县“慧育中国:儿童早期养育试点”的优秀家访员张灵娟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她去高玉(化名)家做家访的时候,发现高玉表现得挺木呆,家访半年之后,孩子的变化特别大。高玉本来是外向性格,因为奶奶、爸爸、妈妈都忙于家务或者忙于工作,没时间关心他,高玉就内向了。张灵娟发现这种情况后,和高玉爸爸开玩笑说,要不你把手机放下五分钟跟孩子互动,每天五分钟或者一周五分钟,孩子改变都很大。结果爸爸真的做了,高玉的变化特别大,爸爸也很欣慰。
  张灵娟深有感触地说:“做家访到现在,我觉得孩子特别需要我、喜欢我,他们喜欢我能给他们带来快乐,更喜欢让爸爸妈妈还有爷爷奶奶陪着他们玩儿。人们经常说一句话: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陪伴。但这最简单的陪伴往往被家长忽略了,我感觉我现在不仅仅是在给他们做家访,在给他们做早期教育,而是给他们送去了一份希望。”
  家访员的故事,也打动了浙江敦和慈善基金会执行理事长、秘书长陈越光。陈越光说,从项目实施至今,共163位家访员,3年多的时间,家访员去家访的途中的路途总和,绕地球四圈多,17万公里。
  2015-2017年,浙江敦和慈善基金会资助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慧育中国”和“山村幼儿园”等项目,累计投入2400万元用于甘肃、云南、贵州贫困地区儿童早期发展。2018-2021年,浙江敦和慈善基金会加大支持力度,继续资助3000万元用于资助甘肃省华池县和青海省乐都区“慧育中国”项目,打破贫困代际传递,共同推动贫困地区儿童早期养育从试点尽快转化为国家政策,让更多贫困幼儿从中受益。
  为什么选择关注贫困地区儿童早期发展?这源于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开展的一项调研。调研结果显示,我国贫困地区儿童发展水平普遍偏低,家庭基本不具备科学的教养模式,幼儿认知、动作、社会性等领域发展水平明显低于城市地区,部分地区发育筛查正常的儿童比例甚至不到半数。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儿童发展中心主任杨一鸣说,儿童早期养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儿童大脑的构成与环境发展密切相关,环境会影响今后的学习、健康、行为等方面。国际研究发现,早年投资能有很大的经济回报。早期投资1元钱,成年后会有17元的回报。在0-2岁的时候,如果孩子缺营养,没发育好,身高、体重受影响,今后没办法再挽回。
  为全面促进贫困农村地区儿童早期发展,从根本上打破贫困的代际传递,2015年7月,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慧育中国”项目在浙江敦和慈善基金会的资助下正式启动,与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妇幼健康服务司合作,在甘肃省华池县开展首个试点。“慧育中国”是一项结合养育指导及营养干预的6-36个月儿童早期发展项目,旨在通过家访、亲子小组活动、营养补充剂发放等方式,改善农村幼儿与其看护人的互动质量,促进儿童认知、语言、社会性以及健康等方面发展,探索适合中国农村的儿童早期发展干预模式,采用科学的评估方法,为儿童早期发展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华池试点的随机对照试验评估结果显示,“慧育中国”的家访干预能够使儿童发育筛查“正常”的概率提高51.4%,有效促进0-3岁幼儿语言和粗动作发展。同时,干预组看护人教养行为和家庭养育环境也得到显著改善。截至2018年4月,“慧育中国”项目共聘用总督导3名、乡镇督导46名、家访员242名,受益儿童近3000名。
  青海省乐都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局长范得文说,通过项目实施,乐都婴幼儿营养指标明显好于非项目地区,婴幼儿在智力发育、睡眠、体重、身高、血色素等方面有了明显的改善。从儿童发展入手,提升人力资本,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这对于乐都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卢迈说,项目在贫困地区,通过入户家访为主、亲子活动和营养干预为辅的方式,为幼儿家庭提供干预。通过游戏、阅读、亲子互动、音乐等活动,指导家长采用科学的教养模式为幼儿营造适宜的环境,进而促进幼儿各方面发展。从儿童早期入手,对于消除贫困、促进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向上流动,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中国发展研究基金的梦想是没有贫困的未来。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QQ- 手机版-小黑屋- 为师的厝-为师网  

© 2020 开发教育反应堆  桂ICP备2000349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