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手到”与大学生活的准备

原作者: 马建红 来自: 凤凰网 收藏 分享 邀请

       新学年开始了,又有一批新生走进了大学校门。今年的新生大多出生于2000年前后,属于“00后”首批大学生。据报道,与以往报到时学生们提着大箱子小包裹不同,这些“00后”新生多选择“空手报到”。不是说学校为他们提供了全部生活用品,而是他们的行李托运事宜已由快递公司代劳,快递的东西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还有快递冰箱、席梦思、洗衣机、扫地机器人、自行车甚至摩托车的。校内快递站的繁忙程度堪比“双十一”,取件儿的学生排成了长龙,要想在堆积如山的包裹中找到自己的行李,还是要费点时间的。只是快递电器的学生有没有想过学校“限电”的规定,有的学校连个电热壶、电吹风都带不起来,你那冰箱、洗衣机的又有啥用?即便在电敞开了用的学校,学生宿舍能否放得下这些物件儿,也是个问题。

       看到这种情景,许多年长者又是一通感慨。比如那些八十年代的“60后”大学生,入学时的行李或者是柳条箱,或者是村里木匠给打的木头箱子,有家庭条件好一些的提着皮箱来上学。棉衣被褥都得从家里带着,网兜里则装着洗脸盆、铝饭盒、搪瓷缸子等。坐着经常晚点的火车或没有时间概念且到处透风撒气的客车,长途跋涉地到了学校,高年级迎新的学生会帮忙将行李抬上宿舍楼,大学生活从此便开始了。等到来年成了大二的“老生”,就去车站或院系的摊点儿“迎新”,上一届和下一届之间的友谊,就在这抬拉行李的接力中建立了起来。那时的有些学校即便坐落在寒冷的北方,宿舍里也大抵没有暖气,大家居然也就那么哈着气、跺着脚地硬挺过来了。

       这样走进大学校门的长辈们,对“空手到”校的“00后”自是有诸多的看不惯和担忧。比如有的人就认为现在的孩子都太娇惯了,网购上学用品的方式虽给学生提供了方便,却也使他们丧失了一次锻炼的机会,连一点儿收拾自己行李的生活技能都没有,还能指望他们干什么大事呢。笔者倒是觉得没必要对此大张挞伐,任情指责。改革开放已过去了三四十年,社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条件和需求也已有了很大的不同。曾经需要手工缝制的被褥衣服,如今随处可以买到;当时通过邮局的绿衣使者传递的信函,现在通过手机即可实现即时通,“天涯若比邻”的现实,使人连思念的滋味儿都快忘掉了;以往无处躲藏的酷暑与严寒,而今都消弭于空调与暖气营造的舒适氛围中;当下的学生去学校报到时,既可选择自驾,也可乘坐高铁和飞机,与上世纪八十年代时有限的铁路公路及航空运力相比,其便捷程度早已提高了不知凡几。而今天学生的“空手到”,也须辅以强大的网购系统和繁荣的快递业才能实现,当年的“60后”“70后”们何曾听说过这些呢。其实,对于生活在网络时代的“00后”来说,学会利用便捷发达的网络,学会网购,或许正是他们所必须有的生活技能,所以,对“空手到”的学生们大可不必忧心,甚至上纲上线到没有动手能力、难以成才和担当大任的“高度”。社会发展了,“入学方式”也会随之改变,实在无需大惊小怪。

       我们真正应该担心的是,学生们在治学方面是否有所准备,是否也是这样“空手”而来。因为刚从应试教育中走来的新生,即便是高中生时期的“学霸”,其着眼点也在于对知识点的记忆,还根本谈不上“治学”这一说,所以让新生做好增进学识的准备,才是当务之急。前人对于治学已总结了诸多方法,而这些方法则无论对古人、“60后”还是“00后”,都是有益的。不同之处,只在人们使用工具的差异而已。比如说到治学功力的提高,都须从读书搜集材料积累知识开始,这是治学的初始环节和基础,一个人在读书上所下功夫的多少和深浅,反映了一个人最基本的学术素养,而这需要长时间的日积月累。以往的大学者,读书查资料做卡片是他们做学问的基本功,偷不得半点儿懒。在现代时期,网络的搜索功能为查找资料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电脑文件处理器的文字处理功能,也简化了人们摘抄卡片的繁琐工作,然而对书籍资料的扒梳整理和精研细究的功夫,则容不得偷工减料,那种利用现代研究工具进行的所谓“短平快”的研究,除了制造学术垃圾外,并不能产生什么优质的学术产品。所以学生要在大学里增进自己的学识,则必须有做笨功夫的思想准备,因为没有“学”也就没有“识”。我们现在喜谈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创新所需的洞察力、创造力及思维穿透力,均立基于由读书而养成的治学功力上,这也正是大学教育所应该教给学生的。

       在社会的“变”中,坚守学校教育中的“不变”,也就无异于守住了我们的基业,至于说新生是否“空手到”校,则大可不必拘泥,由他去吧。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QQ- 手机版-小黑屋- 为师的厝-为师网  

© 2020 开发教育反应堆  桂ICP备2000349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