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教师是在做一个知识农民

原作者: 阮成武 来自: 中国教育新闻网 收藏 分享 邀请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的性质类似农业,而绝对不像工业。”工业是把原料按照规定的工序,制造成为符合设计的产品。农业可不是这样。农业是把种子种到地里,给它充分的合适的条件,如水、阳光、空气、肥料等等,让它自己发芽生长,自己开花结果,来满足人们的需要。办教育的确跟种庄稼相仿。受教育的人的确跟种子一样,全都是有生命的,能自己发育自己成长的;给他们充分的合适的条件,他们就能成为有用之材。所谓办教育,最主要的就是给受教育者提供充分的合适条件。

       事实上,教师就是一位知识农民,在教育事业的田地间,耕作、育种、播种、选苗、除草、施肥、收割,享受教育带来的快乐与幸福。如果说今天“学生为本,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代表着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改革的未来方向,那么,这种产出绝不是工业化的产出,一定是一种农业型的产出。其实,当初夸美纽斯在创立现代学校制度和班级授课制时,确实面临一个严重的矛盾。他一方面同意学校是“造就人的工厂”,并按照时钟的刻度来设计学期、教学周和每一节课,并依照这种周而复始的节律来建立教学的秩序。而另一方面,他又频繁地用果树的生长经过一个熟练的园丁的种植、灌溉与修剪,结出甜美的果实,来比喻教育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方式。可是,随着工业化和工业文明的繁盛,现代教育从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到教学的过程和评价的标准,以及渗透在办学者和教育者思想与行为中的思维模式及文化心理,都走向了工业化的产出一端。
       我们呼吁教育走向回归,就是要从工业化回归到农业化的教育理念、模式和文化。做一名教师,担当起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就是在按照农民的哲学和农业的耕作方式,面对一个个不同资质和习性的学生,按照生命的节律和特质,提供适宜的知识、德行的养分、价值的引领和生长的环境,陪伴他们发芽生长、成熟,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过程。而教师的最大收获,同样在于学生的成长、成才、成功。这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不是用分数、升学、文凭这些外化的和直接的指标来衡量、评价。
       而事实上,农民的哲学是“一年之计在于春”。做一位知识农民,教师同样需要在春天里耕作、育种、播种,经历汗滴禾下土的烈日炎炎,当然也才会有桃李满园、果实累累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作者系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QQ- 手机版-小黑屋- 为师的厝-为师网  

© 2020 开发教育反应堆  桂ICP备2000349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