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传承与更新,应保持美好尺度

原作者: 叶啸风 来自: 中国教育新闻网 收藏 分享 邀请

谈文化的传播之前,首先必须谈谈文化的定义。关于文化的定义很多,但就其本质,基本上是相同的。比较喜欢对文化的这样一种理解方式,那就是将文化分为三个层次:大众文化(Popular culture),指习俗、仪式、包括衣食住行与人际关系各方面的生活方式;高级文化(High culture),包括哲学、文学、艺术、宗教等;深层文化(Deep culture),主要指价值观的美丑定义,包括价值取向、生活节奏、解决问题的方式等。大众文化和高级文化均植根于深层文化,而深层文化以一种习俗或生活方式反映在大众文化中,以一种艺术形式或文学主题反映在高级文化中。

依据文化的定义,文化的传播与更新真是无处不在。因此,每一个愿有高尚人格、享有美好生活的人,每一个有家庭责任、社会责任的个人、团体以及民族,都应在文化的传承与更新中多加思考与选择,保持美好尺度,为构建文明的人文环境做贡献。

家庭是文化传播的第一大阵地,是人生人文金字塔最基础性建设工程。从小生活所在地的人文环境对处于信息高度共享时代的孩子影响不是太大,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见得适合现代社会。但家庭里每一个人尤其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却是至关重要的,夸张一点地说,是根深蒂固的。孩子会模仿学习父母以及身边人,因此家庭环境里的每个人都要有勤奋好学、讲规矩、讲科学、独立自主、不贪婪、爱整洁、爱自己爱他人等基本生活习性与价值观,在可能的条件下,多接近自然多读书,培养一些修身养性的业余爱好,营造一种具有“美感”的人文环境。俗话说得好,“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学校应该是文化传播的第二大阵地,人生的价值取向在这过程中慢慢形成。孩子在这一阶段开始接触社会、接触中外各种意识形态,但由于心智不成熟,懵懵懂懂,缺乏好与坏的决断能力,因此,学校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接受美的文字、接受好的思想。此外,这一阶段老师对职业的态度、处理学生问题的方式方法,都有可能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影响。科学知识是随时都可以学随时可以改随时可以补的,但人的性格与思维习惯一旦养成却是很难改变的,所以这阶段学校与家庭更要做好自己,不能急功近利、目光短浅地只关注孩子的成绩,而忽略孩子心灵的滋养。

广播电影电视以及网络自媒体是当今社会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借助科技与艺术手段,文化传播从形式到内容都呈现前所未有的多样性。虽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做为覆盖面最为广泛的文化传播方式,内容一定要积极向上、符合大众审美、符号时代发展趋势,避免低俗的、色情的、萎靡的等一切丑陋文化的出现。所幸大部分的公众媒体与自媒体在内容选取上到承担起了文明传播与引导的责任,利用声光手段并借助艺术的魅力,使得传播方式多姿多彩,雅俗共赏,如《声临其境》《朗读者》《诗词大会》《上新了,故宫》等等。

做为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书店、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音乐厅以及科技馆等等,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不可忽视。走进这些场所,捧一本书,看一副画,欣赏一段音乐,接触远古的历史,感触最新的科技,从而播下一颗文明的火种。

文化的传播要对文明进步做贡献.因此,文化传播在把民族美好的习性保留下来的同时,更要有批判性。要勇敢面对现存文化中不好的东西并及时抛弃它们,学习并接受外界优秀的文化。把握好“变”与“不变”,保持一种美好尺度。(叶啸风 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QQ- 手机版-小黑屋- 为师的厝-为师网  

© 2020 开发教育反应堆  桂ICP备2000349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