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整材料任务重部分学校应付造假,教师希望安静做教育 ...

来自: 澎湃教育家 收藏 分享 邀请

师者,本当传道授业解惑。而现在,在备课、上课、辅导作业之余,不少老师还要无休止地“整材料”,浪费人力物力财力不说,还让部分学校泛起应付造假之风。有老师忧心忡忡地说:“如果学校风气如此,老师怎么理直气壮讲思政?更谈何立德树人?”
不少工作“进校园”,每项都是“材料源”
未到而立之年的张毅(化名)是东部某人口大县一所新建小学的政教处主任。旁人看来前途无量,张毅却准备满5年服务期后就离职。“经常加班写材料,老婆也当老师,知道我的苦,不然早跟我离婚了!”
张毅告诉半月谈记者,学校不久将迎接几场特色观摩活动,这阵子他一直在加班整理台账材料。“包括活动方案、成绩、总结,以及配套的留痕图片、视频备查。现在台账资料还要求有图片佐证,我要用一个App上传图片,再配上文字说明。”
张毅的教学任务并不因为承担行政职务就减轻一些。“不算辅导课的话,每周要上15节数学课,和其他专职教师是一样的。多干事也没有激励,加班都是义务劳动。”张毅说。
东部一知名教育集团负责人说,现在不少工作都搞“进校园”,每项工作都成为“材料源”。“以我市正在进行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为例,各单位都分配了任务,学校自然不例外。创文的评比周期是3年,这3年累积的材料摞起来有一个人高。如果这3年没评上,接下来3年还要搞材料。”
某部属高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也反映,现在高校事务繁重,亟待减负。“上面不是说了要减少合并检查吗?我这周要忙着接待4个检查组,检查第一步就是看材料。”
一个媳妇应付几个婆婆,衍生造假问题
“上级教育机关的各职能部门要显示自己有所作为,就要发各种文件,布置各种活动、任务。像县教育局的教师发展中心,半年就发了45份文件。”江苏某县直小学校办主任说,“对我们直属学校而言,就像‘一个媳妇跟几个婆婆’的关系,哪个部门都得罪不起。”
材料繁重,学校事多人少疲于应付,造假并非个案。东部一知名教育集团C分校班主任华莹(化名)告诉半月谈记者,今年初当地根据上级要求统计有害App进校园的情况,这种自揭家丑的统计会如实上报吗?报了就等着上面来问责你!
华莹说:“一开始我‘没经验’,还问了几个学生,看他们手机里有啥问题App,然后填到表格里交了上去,结果被批评了一顿。其实校长和教育局局长都沟通好了,我们学校‘零上报’就行。”
半月谈记者采访了解到,由于每次检查的主题相同,有的教育集团内部几所学校就可以在材料上“资源共享”,以减小负担。
华莹说,前些日子他们迎接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检查。“教育局先查我们集团A分校,B分校就要了一套A分校的迎检材料,把里面校领导名字、学校名字替换成B分校的。之后我们又找B分校要了这套材料,发现有的老师名字还是A分校的,但B分校老师说,上级机关很欣赏他们的材料。”
安安静静做教育,解铃还须系铃人
采访中,多位教师表示希望能够“安安静静做教育”。给教师“减负松绑”,把教师的时间还给教育,首先需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切实深化“放管服”改革,从自己做起,调整不适当的监管机制。
“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倾向于从学校借调人手,久而久之,一些临时借调人员就组成了新的部门,新部门又开始布置考核任务,而学校因为人少,事务更加繁重。”苏北一知名教育集团总校长建议,教育主管部门要严格编制管理,规范设置部门岗位,从源头上精简检查评比活动的总量。
其次,要纠正形式主义的检查评比方式,不看材料看实效。“如文明校园评比,督导组到校园里走一走,同学们向你礼貌地说‘老师好’,不就是校园文明的体现?”他说,一人多高的材料检查组通常就扫两眼,怎么对得起这么多纸张,以及背后的财力物力人力。
“量化、留痕等行政管理领域的考核要求,并不完全适合具有行业特殊性的教育领域。”苏州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姚剑文等学者认为,当前为基层减负也应包括为基层学校、教师减负,营造良好氛围,鼓励教师把更多精力放在教书育人上。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本文作者2019-6-13 18:14
叶子老师
被关注6 阅读257 回复0

QQ- 手机版-小黑屋- 为师的厝-为师网  

© 2020 开发教育反应堆  桂ICP备2000349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