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教室讲台前的那个人,决定着教育的基本品质

原作者: 朱永新 收藏 分享 邀请

新教育实验认为:站在教室讲台前的那个人,决定着教育的基本品质。所有与教育教学相关的课堂、课程等活动,都有一个共同的指向——教师。因为没有教师的发展,学生成长就成为无本之木;没有教师的研发,课程就成为无源之水;没有教师的实践,理想课堂就成为水中之月。所以,教师是教育过程中最重要、最关键、最基础的力量。为此,新教育实验把促进教师的成长作为逻辑起点,作为整个教育的关键所在。

一、新教育实验的教师成长理论

新教育实验把教师成长分为职业认同与专业发展两个方面。其中,职业认同是教师成长的内在动力机制,专业发展是教师成长的技术支持系统,两者相辅相成。

职业认同更多的是与人的理想、激情、追求及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理解和认识有关系;专业发展更多的是与知识、智力、技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教师的职业认同和专业发展是教师成长之两翼:专业发展是职业认同的基础,没有好的专业发展,也就很难真正实现职业认同;同时,职业认同是专业发展的动力,没有好的职业认同,没有理想、没有激情,很难达到专业发展,二者互为补充。如果说专业发展是形而下的技艺之事,那么职业认同便是形而上的信仰之道。实践表明,只有具备高度的专业发展和职业认同,对教育充满热爱,饱含生命的激情,这样的教师才能够成为优秀的教师,才能够拥有好的教育品质。

(一)教师的职业认同

如海德格尔所言,以什么为职业,在根本上意义上,就是以什么为生命意义之寄托。新教育的职业认同,是指生命个体对于职业价值的发现和体认,进而产生的心理归属感,也是帮助教师去践行教育思想的理念支撑,是教师走向卓越的重要路径。

新教育实验的职业认同是以生命叙事理论为基础的。生命叙事是指生命个体运用自己独特的叙事方式,书写自己在教育生活中的生命在场、自我成长、意义呈现,并对其进行爬梳观照和省察言说的过程。不管一个人是否自觉意识到,人的一生都可以视为一个书写中的故事。这个不断删减、修改的剧本,在生命的最终一刻才全书定格,静止为一本真正意义上的“书”。而在此前,只要一息尚存,生命的全部意义,包括生命的最后刹那,都可以因为故事中这唯一主角的抉择而完全改写。

新教育认为,每个教师的生命都是一个故事,他既是故事的主人翁,又是故事的作者。教育就是让每个人有省察地书写自己的生命故事;从事教师职业就是把教育作为自己故事的主旨,并用生命最大段的篇幅来展开与书写。作为教师,能否把自己的生命写成一部伟大的传奇,取决于他是否真正用心地书写自己的生命故事。

职业认同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关于生命原型。既然每一个人的一生都是一个生命的叙事,这个叙事一定有他特定的生命原型,我们也把它称为自我镜像或者人生榜样。无论是自觉的还是无意识的,我们都会为自己的生命叙事选择一个“生命原型”,即“我以什么作为生命榜样? 我应该像谁一样活着?”因为,以什么样的人为榜样,我们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与什么样的人为伍,我们也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所以,我们鼓励新教育教师像孔子那样做老师,像雷夫那样做老师,像李镇西、李吉林那样做老师。

第二,关于生命遭遇。从教育人类学的角度来看,生命中的各种遭遇、矛盾与挑战,往往是生命成长的重要契机。平庸的生活往往难以成就非凡的人生。挑战与机遇并存,矛盾与成长同在。只有经历各种遭遇与困难,才能够创造真正的传奇。所以,优秀的教师总是能够不回避矛盾和困难,在困难时依然对生活充满信心。正如罗曼?罗兰所说:“我看透了这个世界,但我仍然爱它。”这正是教师应该具有的智慧与勇气。一个真正的教师,应该让学生,也让自己,在跨越重重困难以及怀疑之后,仍然能够建立起对于世界、对于人类、对于自我、对于存在的根本信任乃至于信念。这种信任、信念乃至于信仰,是成为一名教师的基石。

第三,关于语言密码。“语言是存在的家园”。伟大的传奇总是用三种语言写就的:一是人类的语言,二是承载民族文化的文化共同体语言,三是其所处地域的乡土语言。

新教育实验认为,科学思想、民主思想、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无疑都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要教育内容;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和价值,应该成为我们的重要语言。但是,所有的语言都需要一种民族语言的转译与承载。这是我们真正的“原语言”。所以,教师应该成为中华文化自觉的传承者,把他的课程之根深植在中国文化的沃土之中。另外,教师还必须充分利用区域的教育资源,让自己的课堂和学校文化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与个性特征。这样,作为教师生命叙事的语言,就会显得丰富而厚重。

(二)教师的专业发展

新教育实验的教师专业发展是以“三专”理论作为基础的,我们也把它称为教师成长的“吉祥三宝”,即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专业写作,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专业交往,站在团队的肩膀上飞翔。专业阅读是一种静思吸纳,专业写作是一种梳理表达,专业交往是一种境域背景。

第一,关于专业阅读。阅读是新教育人最关心的问题。教师的专业阅读,同样更是教师成长的重中之重。新教育认为:没有教师的阅读,就没有教师的真正意义上的成长与发展。教师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人类那些最伟大的教育智慧、最伟大的思想往往都在那些最伟大的著作之中。

教师专业阅读的根本任务,就是构造一个合宜的大脑。这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生活中,学习心理学的经典思想、教育哲学的基本观点、人类最好的教育经验,以及他所教学科的知识精华和他所教学科的成功案例。专业阅读的关键是必须回到对根本书籍的研读中来。强调对根本书籍的阅读,其实就是强调恢复原初思想的能力,恢复教师重新面对根本问题,并从根本问题出发思考当下问题的能力。因此,通过阅读教育经典,与过去的教育家对话,是教师成长的基本条件,也是教师教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也会让教师更加善于思考,远离浮躁而沉淀教育的智慧,从而让我们的教育更加美丽。

第二,关于专业写作。如果阅读是学习、吸纳的话,那么,写作就是一种思考、一种加工。教师仅仅站在大师的肩膀上还不够,还要学会教育反思,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新教育的教师专业写作可以分为五种类型:教育感悟、教育叙事、教学案例、教育案例、师生随笔。它具有以下五个特点:一是强调理解与反思,反对表现主义。二是强调与实践相关联。三是强调客观呈现,反对追求修辞。四是主张师生共写随笔,即师生通过日记、书信、便条等手段,相互编织有意义的生活。五是注重案例研究。

总体来看,新教育的专业写作,它不以外在的名利为终极目标,不为写作而写作,使写作恢复本来面目,服务于日常教育教学实践,成为自我反思的基本手段,促进师生幸福完整的基本手段。

第三,关于专业交往。新教育认为:在专业阅读、专业写作的基础上,借助专业交往,形成专业发展共同体,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因为,一个人可能走得更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

新教育的教师专业交往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采取“底线+榜样”的形式,底线是要求教师有底线,底线是所有人都能够做到的也是必须做到的。但底线如果没有榜样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榜样的引领。榜样是需要共同体来培养的。因而,新教育的共同体既建立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又拥有一个良好共同体宽松氛围的土壤。二是共同体成员必须形成共同的愿景。对于共同体而言,共同愿景就是理想、信仰和愿景,就是战斗力、向心力和凝聚力。建立在共同愿景基础上的共同体,具有一般组织所不具备的特质。教师通过阅读、写作,通过与团队的对话,其精神状态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就是最好的故事、最好的榜样、最好的说明。

总之,如果教师能够在职业认同与专业发展方面同时下功夫、做文章,一方面保持生命的激情,积极面对生命的各种遭遇与挑战,另一方面能够加强专业阅读与专业写作,积极参与到优秀的教师共同体中去,就一定能够书写生命的传奇。

二、新教育实验教师成长的案例

新教育实验对于教师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波士顿分校教育学院教育领导学系系主任严文蕃教授曾经说,新教育实验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解决了国际教育界的一个重要难题——大学教授的理论走不进中小学,中小学一线老师接受不了高深的教育理论。新教育实验通过职业认同和专业发展,通过“共读、共写、共生活”,用教育理论武装一线老师,让一线老师掌握教育理论。理论一旦被教师掌握,就会产生现实的教育力量。

这里,我们分享两位老师的故事。一位是被称为“中国飓风”的郭明晓老师,她在退休前遇上了新教育,从此改变了自己的教育世界。一位是被称为“桃花仙子”的敖双英老师,她在中国的乡村让孩子们过上了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一)一位退休教师的新教育之路——四川宜宾市人民路小学教师郭明晓

国际惯例中,台风的命名一度仅以女性的名称命名。“大西洋来的飓风”这个充满力量的网名,也是一位女性的。这位后来被大家昵称为“飓风”、被我尊称为“飓风大姐”的新教育榜样教师郭明晓,当她第一次在新教育的海洋上出现,就如同一阵飓风一样横扫心田,惊心动魄,让人难以忘怀,以至于大家后来都不习惯叫她真名,而是把“飓风”这个网名叫到了众人耳熟能详。

初见飓风的网名,是在2009年年初,她在教育在线论坛发帖子。那个帖子吸引了众多的网友,因为她在记录着自己冬泳的经历,大家纷纷对此抱以敬佩和赞叹。

第一次见到飓风老师是在2010年新教育桥西年会上。这一天,她从神秘的网络世界来到年会的盛典上,讲述她参加新教育一年的故事。她的故事一开讲,就让全场的与会者肃然起敬。讲演结束,会场先是一片寂静,接着是暴风雨般的掌声。

她的故事是这样开始的——

有一天,她和家人在外面吃完出来,老公、女儿提议在街上逛逛,她却对他们说:“你们逛吧,我要回家了。”老公和女儿问她,“要回家干吗?”她竟然说回去做新教育网师的作业。女儿笑妈妈:“你这么大年纪了,不要在荣誉面前昏了头,你学那么多要干什么呀?你马上就要退休了!”她严肃地回答:“越读网师,越觉得自己浅薄,越觉得自己应该多读点儿。别说退休啊,你们想想,要是我能活80岁,那我55岁退休,就还有25年的时间,这25年的时间要是用来学习,可以学好多东西啊!”女儿揶揄地说:“看你这样,看来你应该上大学才行啊!”她也幽默地回答:“你们别激我,要是把我的潜能激发出来,我真要去参加高考了,不是有比我还老的人参加高考吗?”老公最后打圆场说:“你快乐,我们也快乐!支持你,去上大学!”

我还清晰地记得,在这次年会上,飓风讲述了她和新教育的美丽邂逅。那是2008年11月在成都的一次会议上,她听到新教育研究中心的老师讲“晨诵、午读、暮省”和新教育儿童课程,一下子“眼睛亮了起来”。于是,她迫不及待地到教育在线网站注册,并且给自己取了一个颇有力量的网名:大西洋来的飓风。

我不知道飓风为什么给自己取这样一个名字。虽然名字只具有象征的意义,但名字对人的激励功能是值得关注的。古今中外就有许多人通过改名激励自己,如聂耳、鲁迅、盖叫天等。现在,因为有了网络,不必像过去那样改名,每个人都可以轻轻松松为自己取一个网名,但名字毕竟蕴含梦想和期待。大概是因为大西洋来的飓风力量强大,摧枯拉朽,她是想借此表达自己强烈的成长渴望和一往无前的勇气吧!从为自己取这样一个网名以来,飓风确确实实用她的行动、她的精神、她的追求、她的坚韧,践行了这个名字的意蕴。这些年来,她不仅是对新教育,甚至是对中国教育勇敢地说了一声:“我来了!我是大西洋来的飓风!”

作为新教育网络师范学院的学员,从2009年开始,她的年度叙事每年都能够从千余名网络学员中脱颖而出,成为最受尊敬的“十佳年度叙事”之一。如2009年,她先后阅读了近200本绘本、数十部童话,还有近十部理论书籍。2010年,她又跟随网师读完了《论语》《中国哲学史》《静悄悄的革命: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教育的目的》《给教师的建议》等一大批理论书籍。2011年,在继续大量阅读、继续带领孩子“晨诵、午读、暮省”、继续开展完美教室探索的同时,她的班级童话剧正式起航。2012年,她演绎了飓风版的“在农历的天空下”,把新教育的农历课程推向了新的境界。2013年,在即将告别讲台之际,她仍然研发并实施了“生命的孤独与丰盈——狄金森诗歌之旅”的课程,与孩子们排练了《青鸟》《影之翼》的童话剧。就这样,飓风每一年都会在网师学员中形成一个不大不小的风暴——要知道,网师中可是强手如云,甚至还有一些优秀的大学老师呢!

飓风大姐的这些年度叙事我不止一次地阅读过,每次都会在我的心中掀起感动与感慨的波澜,每年我也会在自己的博客中推荐。从她的叙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只要有梦想,就会有成长。飓风经过的地方,都会留下痕迹。5年的时间,1 700多个日子,飓风没有停止过阅读、思考、写作,没有停止过“晨诵、午读、暮省”,没有停止过跟学生的父母写信交流,也没有停止过她的冬泳。每一年,她都用长篇教育叙事反思自己,都用横渡金沙江来激励自己。

2013年年底,飓风邀请我去了一趟她的家乡,为宜宾的校长和老师们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她希望新教育的种子能够在她的家乡开花结果。记得那天我们从罕台新教育实验小学赶到宜宾时,已经是凌晨两点左右,第二天讲完,匆匆离开宜宾。飓风所在的人民路小学校长陈刚等把我送到机场。也是这一路,我又从另一个侧面了解了飓风。

陈刚是一位数学特级教师。他告诉我,飓风老师的新教育风暴已经在学校刮起来了。他介绍说,没做新教育前,飓风就是一位敬业、优秀的语文老师,还是学校的教导主任,每天除了完成教学任务,还要处理纷繁复杂的各种事务性工作:安排临时代课、听青年教师的课、组织教研活动、参加上级会议、主持课题研究等等,常常工作到深夜。

走进新教育后,飓风更希望扎根课堂,于是郑重地辞去了教导主任工作,全身心投入新教育实践:参加新教育网师学习、研发开展各类课程、研习理想课堂、进行童话剧创作表演……为缔造完美教室不懈努力,和学生一起成长。

陈刚老师说,新教育的特有魔力加上飓风老师的超凡毅力,使她青春焕发,迎来了自己教育生命最辉煌的高峰,她和她的学生们正一起“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这样的幸福飓风,是人人不愿放弃的珍宝。2013年11月,飓风老师办理了退休手续,一心憧憬推动新教育在全校实践的陈刚校长几次三番盛情力邀,终于留下了飓风老师,继续为学校培养种子教师、推动新教育工作;同时,因为飓风老师的新教育实践,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又返聘她回到工作岗位,专门成立“郭明晓工作室”,在全区招收五个徒弟、引领三所学校,推动新教育在翠屏区的实践。现在,年龄上已经退休的飓风老师既未退更未休,一方面带领着她所在学校和周边学校的近百名年轻教师,一方面又兼任新教育实验的首席培训师。飓风对我们说,她是在继续学习着。我相信这一点。我更知道,她一方面在继续学习着,在悄悄地聚集新的能量,一方面也在摧枯拉朽地创造着,推陈出新。

在中国,像飓风大姐这样的老师,既少,也多。说少,是事实上非常罕见;说多,是她把神圣寓于平凡之中,每位老师只要愿意,都可以像她一样掀起自己的飓风。

(二)一位年轻乡村教师的新教育之旅——湖南桃源县茶庵铺镇中心小学敖双英老师

地处桃源、沅陵和安华三县交界的茶庵铺镇,海拔1 100米,群山环抱,重峦叠嶂。秋日的阳光暖暖地照着,那条蜿蜒穿镇而过的小溪干涸了,裸露出河床。敖双英所在的中心小学就在这座小镇上。当我们大课间在颇有些肃穆的会议室里见到她时,这位网络上被称为“桃花仙子”的教育名人的形象实在与我的想象有些距离:40岁左右,短发,黑灰T恤,蓝色牛仔裤,棕色休闲鞋,随意得很,没有半点“仙”气。对着慕名来访的记者,敖双英显得客气生疏。她扭着双手说,自己没什么好说的,该说的都说了。我提出要听她的课,她瞥了我一眼,爽朗地笑起来,说这没问题。只是没有语文课可听了,但还有第三节品德课、第四节音乐课。我注意到,自从谈起教育,谈起学生,敖双英的笑容再没退去。

偏僻山乡里的“完美教室”

循迹来到敖双英上课的教室,还未进门,记者就被走廊墙上贴得满满的学生作品栏吸引住了。仔细阅读,在“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标题下,新教育007 班48号刘雅雯《水浒传》原著共读本的读书笔记,工工整整的,足有40多个版面,日期为2012年6月27日,据说是放假的第一天。还有满兴莲《西游记》原著自读本的读书笔记,也都是几十个版面。这样的大手笔是小学五年级学生的杰作吗?我目瞪口呆地站在墙报前,一时竟回不过神来,问:“这写的是什么呀?”穿着蓝紫条纹T恤的龙坚毅同学跳到我面前,响亮地回答:“读原著时,想什么就写什么!”可不是,新教育实验中,阅读和写绘的主题强调的就是最本真的生命体验啊。在这个偏僻的山乡里邂逅新教育理念,我是抱着极大惊奇的。坦白说,即便是城里的老师,也未见得对此了解多少啊!敖双英显然已对此实验多年。她任教的班级在学校是80班,“新教育007班”是敖双英命名的,因为这届学生是2007年入校的,而“007”亦有追求卓越之意,刚好符合新教育的意旨。

从后门进入教室,墙上黑板报左侧贴着科尔伯格提出的“道德发展六阶段”——我不想惹麻烦,我想要奖赏,我想取悦某人,我要遵守规则,我能体谅他人,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尺幅之间,我读到了敖双英对于学生高尚灵魂和健全人格的期许。采访中敖老师反复说,我只想孩子们站着做人,用真情讲真言。中间浓墨重彩,“热烈祝贺:以下同学在2012年暑假作业评比中,以其卓越和优良品质荣获:犟龟奖——兴莲、晶思、雅雯、熊勇;勤奋奖——浓鲜、唐鑫、小琳、祎龙、廖琴、周洪、晓琴、颖悟、泽龙、敖婷。新教育007班,2012年9月。”黑板报右侧“戴好安全帽,健康校园行”的学生手抄报赫然在目。

教室前黑板右侧是班级荣誉角,上面贴着17张奖状,全是班级在学校各项活动中获的奖,一等奖居多。敖老师说,只有乒乓球项目男女生稍弱一点,才得了三等奖。甘宙佳同学补充说,敖老师对他参加学校的乒乓球队之事特别支持,一天5次训练,她都提供宽松的政策,即使并没有获得什么好成绩也一样。敖老师解释说:“过程最重要!学生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我当然要举双手赞成了!”奖状下面是彩色的旅游手抄报,孩子们一副足不出户知天下的样子。

另一面墙上,我看到“九九消寒图”标题下,各种颜色的“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字样,问道:“这是什么意思?”热情的孩子们围过来七嘴八舌地抢着向我解释。敖老师只是揽着身旁孩子的肩膀,微微地笑着,说这是新教育实验一个儿童课程的一部分,旨在通过观察、采访、吟诵、绘画、写作、表演等方式,培养孩子对季节、气候等自然变化的敏感性,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四五年前,她在网上看到了,拿来给学生做。这是孩子们从冬至起,历时近3个月,观察、记录大自然天气变化的成果。“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个笔画数为9的汉字,代表九九八十一天,从冬至日开始,每天涂画一笔,用蓝红绿白黄五种颜色分别代表“阴晴雨雪风”的天气情况。难怪无论什么字体,都是五彩缤纷,原来这是去年“九九”天气的观测记录。真了不起!且不说此举对于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就凭孩子们这份恒心和毅力,就够让人称道的了。

教室里墙上琳琅满目的作品令我眼花缭乱,写绘日记色彩斑斓地占据教室一侧,另一侧是读写乐园,台子上放着许多书籍,都编了号。我粗略看了看,最大的数字似乎是1649。敖老师说,其实应该是3000多册,主要是童话、神话、人物传记、科学、文学、历史等范畴,还有绘本,大部分是这些年她花自己的工资买回来的,还有的放在教室隔壁她住的房子里。我亲眼见了,五个书橱都满满的,新教育基金会捐的共读书1400多本,还有韩冰剑网友捐赠的四大古典名著,全班人手一本,也寄存在敖老师的书房兼卧室里。新教育实验认为,要想让我们的孩子、教师能够真正地融入社会,真正地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正义感,就要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而让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阅读中外名著是最好的途径。敖双英深以为然,每次假期去北京探亲的时候,都会在图书大厦慢慢地看书,其实在物色好书,回来时一买就是一大摞。经过了学生多年翻读的书本,依然平整如新。敖双英说,学生很爱惜这些书,她自制了借书卡,每天借还书登记,忙得要命,但她始终乐呵呵的。她说:“我所做的一切,只要对学生的成长有好处,我就觉得值得!”

讲台上,投影仪、扫描仪、打印机一应俱全,这都是敖双英自费添置的。2001年起,敖双英先后用过5台电脑、6个照相机、2台摄像机、3台打印机,她用这些设备亲手打开了通向精彩世界的一扇窗,这些聆听了敖双英教诲的山里娃的命运从此将与众不同。敖双英重视学生的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在这里,孩子们看了《泰坦尼克号》《肖申克的救赎》《狼牙山五壮士》《忠犬八公的故事》《导盲犬小Q》《居里夫人》《狮子王》《小鹿斑比》《放牛班的春天》《海底总动员》《音乐之声》《夏洛的网》《草房子》《地球上的星星》等20多部电影,观赏过祖国几乎所有省市自治区的大好河山。敖老师还承诺,要在学生们未来成名时或是结婚仪式上,把他们镜头下的童年作为一份礼物送还给他们。

2006年12月底,敖老师在湖南教育网建立了一个名为“春暖桃花源”的博客,取网名为桃花仙子,发表了一篇《废铁是怎么炼成的》的博文,从此坚持在自己的博客中保持每日更新,甚至一日几次更新。她在博客公告中写道:“这里是农村孩子的天地,期待您的参与,让我们共同进步。”敖老师说,一篇博文,从写作到修改,到排版,到上传,简单的,一个小时就做好了,复杂点的,需要两三个小时做成,特别是一些学生活动图片的处理、包装,更需要花掉大量时间。她放学回家吃晚饭后,一是批改学生的作业,备课,整理工作手记,二是上网写作,上传博文,基本上每天晚上都是12点左右休息。辛勤耕耘,收获多多。敖老师的“春暖桃花源”已经成为湖南教育博客里排名第一、名气最响的博客,已经在教育系统内形成一定影响,不仅为乡村的孩子们留下了成长的印记,也使博客成为一个与人交流的平台。敖老师这名乡村教师,在努力践行网络时代新的理想和追求。

没有听到她的语文课,我并不遗憾,因为我在满墙满纸的书籍文字里,满台满桌的电子设备里,读到了她的新教育观念,睹到了她最生动的语文课。

她有一个水晶奖牌,是国家新教育课题组授给完美教室的缔造者的,她放在家里,很少示人。不理解她的人太多了,我能感觉到这个小小的奖牌中饱含的艰辛。

生态和谐的课堂

不过,若是错过第三节品德课“鸡蛋撞地球”绝对是个遗憾,用总重不超过100克的材料包裹鸡蛋,并从三楼扔下,使鸡蛋保持完好,这试验多有意思!学生早就跃跃欲试了。

这节课,敖老师言简意赅地交代了纪律,组织孩子们进行将包装好的鸡蛋从教学楼三楼扔下来的试验。从第一个组的孩子登楼开始,她笑眯眯地从斜挎的深蓝色背包里掏出个相机,蹲下来,把镜头对准了学生,开始摄像。欢天喜地的孩子们,分组上楼,检验了自己一周来的劳动成果。一个个鸡蛋经过孩子们的精心打扮,早已难觅原形:有的塞在沙袋里面;有的固定在泡沫塑料中间;有的用海绵填充,有的用牛皮筋悬挂在三脚架里,这些鸡蛋在塑料袋做成的降落伞的保护下凌空而下,引得孩子们好一阵兴奋的惊呼。向才正同学的作品分外漂亮,鸡蛋用几层布包好放在正方形纸盒里,前后左右饰以扇子、气球各一,再加一个自制“降落伞”,轻巧美观,对称均衡。金色的阳光中,在大家的注视下,他的鸡蛋翩然落地,安然无恙。他乐滋滋地拾起作品,在同学们艳羡的眼光里回到队伍里。6个组先后完成了试验,据我观察,学生作品大多构思新颖、设计合理。

5个同学留下来打扫战场,其余同学回到教室里。无论鸡蛋完好无损或是粉身碎骨,都要谈谈自己的经验或是教训,这是接下来该做的事情。敖老师教出的学生可不简单,他们是我见过的最阳光、最大方、最坦荡、最有分寸的乡村孩子。他们争先恐后、落落大方地走上讲台,口齿清楚,普通话标准,表达流畅。着淡蓝T恤的熊勇同学大谈他固定鸡蛋的曲折历程:文具盒盖子、魔幻极光、用完的圆珠笔芯,都被他利用起来。他的作品退可守、进可攻,着实有些奇思妙想。他的感悟是,玩具也有威力,能在关键时刻起作用。面对着敖老师的摄像镜头,孩子们个个镇定自若,口若悬河,令我称羡不已。敖双英说:“这是常态,有时候他们还对着镜头喊:‘敖老师,我要超过你!’呵呵,这些孩子很优秀,个个真性情!”

音乐课是另一个班的,敖老师本已准备的多媒体演示,因为网络故障变成了亲自示范。为着即将来临的国庆节,本节课教歌唱祖国的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老师唱谱,学生跟唱歌词,孩子们训练有素地用右手打拍子,一脸悠然自在。微笑的敖老师用左手在沿途的课桌上打着节奏,一周上14节课的她,虽然高音部分唱得有点吃力,但音准、节奏无可挑剔,且神情极为陶醉。这一天刚好是“九一八”,敖双英联系时事,略做点评,再回到正题上,要求孩子们唱出对祖国的深情。“我们的名字叫中国,我们的妈妈叫中国……”孩子们的歌声更流畅甜美了。

这个上午的两节课,让同为教者的我耳目一新,这是我梦寐以求的课堂,也是典型的新教育课堂。它给予学生智慧的挑战、情感的共鸣、发现的喜悦,学生得到了积极自主、生动活泼的学习和发展,孩子们辉煌的明天由此显得并不遥远。那只管擎着摄像机不断忙碌的敖双英,虽然把课堂完全交还给了学生,她的生命照样在这课堂里熠熠闪亮!

在不同学科的课堂里,敖双英是如此游刃有余,渊博多能的她令我肃然起敬,先进的教学理念更令我心折不已。听说敖双英是1993年桃师毕业的美术特长生,我难以置信。她笑说,我其实门门都喜欢。她20年没看电视了,平时爱看书,学生一二年级时她时常上网,接受了不少先进的教育思想,是新语文教育的积极践行者。现在学生到六年级了,爱上了写作的孩子们,每天产出好几万字,敖双英都得批阅,上网就变成了几天一次的奢侈品了。

新教育实验目标是“追求理想,超越自我”,敖双英显然做到了。

因为爱着你的爱

采访中,我暗暗纳罕,她的精力何以如此充沛?

才转来半学期的卢晓琴同学告诉我,敖老师常说,“身体第一,学习第二。”早上只要不下雨,6点40分,她和她的学生会跑步、登山,从学校跑到后山再回来,不过20 分钟光景;若下雨,就在走廊上跳绳。有一学期,全班坚持每天在操场跑10个圈,那年运动会可真叫牛啊!本年级几乎所有项目的第一都被80班学生囊括,还打破了不少纪录!细心的体育老师发现一个秘密,80班的同学比同年级其他两个班的孩子长得都要高些。

敖双英最在乎的就是学生的成长,任何对孩子不利的行为都会在她这儿受到最激烈的抵抗。平等、尊重、关爱的观念被深深地烙在敖双英的骨子里。

与敖双英同样了解80班孩子的还有她的母亲满桂菊。这个被孩子们亲热地称为外婆的58岁的老人,就住在离学校不远的一幢陈旧的老房子里。今年8月,老人患了椎间盘突出,压迫到坐骨神经,卧床了个把月,眼下走路还有些吃力。她一直是女儿最有力的支持者。家里的事儿外婆全包不说,敖双英班上的事,她也接管了一半。一年级时,学生尿湿了裤子,外婆送干净衣裤;学生生病了,外婆买药送药;敖双英家访,外婆帮着背甘蔗、提饮料;网友有捐赠,外婆负责调度中转。外婆很热情、健谈,对我们到来而不能亲自以擂茶招待感到歉意。老人怜爱的眼光投向难得空闲的女儿,对我说:“双英对哪个孩子都好,就是完全管不着家里,不过我不怪她。”岂止是不怪呢?外婆是真疼双英,除了替她打理家中的一切,还天天跟着女儿去家访,无怨无尤。那次去陈国军同学家的情形给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2007 年,刚刚报到的小陈黑黑瘦瘦,沉默寡言。开学那天,在教室里,敖双英开口说话,他就会同步说话:“装烟筛茶!”“新郎新娘拜堂!”敖双英停下来,他便闭嘴。敖双英心里直犯嘀咕,这孩子不大对劲吧?她邀上母亲,一同去他家看看。外婆说,小陈同学家门前有脸盆大的坑,织成的篾片折转便是碗柜,堂屋里的火坑,将屋子熏得黑黢黢,连待客的茶水里也是浮尘。又瘦又小的父亲,贫困潦倒,年纪大了方娶了智障的母亲,独自支撑着五口人的家庭,哪有心思和孩子交流?这孩子打小只能和狗狗玩儿,成天满身泥垢,见的最大世面也就是出席过乡村的婚丧嫁娶活动,和人的交流极少,连普通话都听不懂,煞是可怜。敖双英和母亲放下给小陈买的新棉衣、内衣内裤,喝着灰黑的茶水,才发现这屋里还有一个孩子也是她的学生——小陈的表兄龙丕刚。她心里一酸,忙从口袋里掏出40元钱塞到小龙的手上。后来的日子里,敖双英特别留了心。小陈除了乡间待客的那几句话,就再没话可说了。敖双英决定要改变他。她郑重其事地和其他同学约好,小陈发言无论说得怎么样大家都不准笑。真的,在一年级的课堂上,小陈的发言总能赢得敖老师的表扬,同学们的掌声。这一年,小陈没做过作业——他根本就还没这个概念。每天放学后,敖老师都会发给他一本小人书,算作家庭作业。渐渐地,小陈找到了自信,能在公开场合流畅得体地说话了,当初才几分的语文成绩,也长到了现在的 795分。说到此处,外婆感慨道:“我看啊,没有憨陀孩子,只有憨陀老师!”敖双英欣慰地说:“这孩子,每次都能向前走一点儿,走到今天真不容易!”

采访时,我深切地感受到,我所见过的班级里,80班的孩子精神面貌明显不同,我没有看到一个内向羞涩或忸怩作态的孩子。他们是最快乐的,而那一张张纯美的笑脸中间,我知道,必有小陈。

创造师生共同的语言密码

“晨诵、午读、暮省”是新教育实验倡导的一种回归朴素的生活方式。敖双英和她的学生们身体力行,坚持了许多年。敖双英秉承了新教育的一些理念,她认为,生活在不同的语言里,就是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上;共读一本书,就是创造并拥有共同的语言与密码。共读,就是和读同一本书的人真正生活在一起。所以,新教育实验倡导亲子、班级共读,通过共读一本书,共写心灵真诚的话语,实现师生之间、亲子之间、同学之间,乃至老师和家长之间真正的共同生活。为此,五年级孩子们寄宿了,为了让家长能够了解孩子的生活状况,和孩子们保持同步的生活状态,敖双英每周给家长们写一封长达三四千字的信,用打印机打印出来,周末发给家长。敖双英说到这里,遗憾地摇了摇头,说,“就是事儿太多了,实在忙不过来,我只写了一个学期。”

是啊,我看出来了,每个活动她得摄像,每本随笔她得批阅,还要进行阅读、写作、教学交流——她的每一天都被学生填充得满满的。

全国第七届新教育实验研讨会、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的备课研讨会、童话大王郑渊洁作文培训班、全国特级教师公开课……仅仅2007年暑假,追寻着新教育的脚步,敖双英自费遨游了半个中国,只为让山区孩子们也能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这些年,她拼尽自己的力量编织出一张美丽的网,呵护孩子在漫长的旅途中保持着纯真、快乐与勇气。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本文作者2017-10-12 20:52
bootingman
被关注3 阅读579 回复0

QQ- 手机版-小黑屋- 为师的厝-为师网  

© 2020 开发教育反应堆  桂ICP备2000349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