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河中学建校150周年讲话: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来自: 中国教育报 收藏 分享 邀请

1979年,我考入潞河中学,1985年大学毕业到通县师范工作,1999年,我回到潞河中学工作。如今,我已在潞河工作近二十个春秋,做校长已进入第十个年头,对百年潞河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和体会。从烽火连天的战乱年代,到新中国初建的非常时期,再到改革开放的今天,潞河教育都是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我们提出“健全人格”的培养目标,就是使学生能对国家、社会的需要有明确的认知和价值判断,在社会规范中完善个性,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和人生追求。国家的和平稳定、繁荣富强,社会的公平正义、自由民主,本来就是每一个公民共同的追求,在这共同的追求中,张扬个性,尽显所长,正是健全人格的完美体现。健全人格是一个人健康发展的基础,人格教育就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学校教育要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我所理解的多样化培养模式应是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需要,围绕有利于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基本点进行,任何急于求成的举措都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无益。首先,构建多元、多层次的课程体系,给学生自由充分的选择权。其次,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展现生命的律动。其三,突破边界,构建丰富、立体的课程,为学生打开视界,满足他们全面而有个性化成长的需要。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实践者,从综合实践、异地游学、科学课程、文学课程、生涯规划等多个维度,开设多种适应学生需求、富有个性化的课程。教师的创造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了他们的参与热情,可使每一种课程都成为真正关注心灵成长、体现生命价值的载体。


学校,是师生共同学习并成长的地方,美好校园应该是师生共同追求的精神园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就要落实到对健全人格的培育、健康体魄的锤炼以及服务社会本领的培养上来。而最能体现学校品质特色的,就是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和活动。教师和学生都是学校课程的创造者和实现者。学校新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既要考虑到课程的丰富性,又要关照师生的精神需求,给师生一个体现生命价值的创造空间。


在社团活动实践中,我们着力于学校文化氛围的营造。每一个社团的建立都由学生或教师自主申请,活动过程由学生自己组织、自主管理,聘请或教师自愿参加指导,充分体现着学校对师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尊重。


教育现代化,是当代中国教育共同追求的目标,但有关教育现代化的界定学术上众说纷纭。我认为,我们不必纠结教育现代化的定义或概念,要务本求实,以审慎的态度回归教育的本质属性去思考。


正如我们对健全人格培养目标的诠释,健全人格不但是学生的培养目标,也是我们设计、推进、反省学校教育行为的出发点,是我们完善学校管理制度、推进两支队伍建设、开展教育活动、推进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等方面工作必须重视的核心价值与目标规定。我认为,基于健全人格培养目标的发展性评估体系,重点不仅仅是只针对学生发展的目标、规格和要求,而是对学校所有行为的考查,包括师德与施教、课程与教学、德育与学生、管理与服务等诸多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对学校行为的约束机制,切实保障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作者系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校长,本文摘编自作者在潞河中学建校150周年活动上的发言)


《中国教育报》2017年11月06日第2版 版名:中教评论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本文作者2017-11-6 23:54
bootingman
被关注3 阅读408 回复0

QQ- 手机版-小黑屋- 为师的厝-为师网  

© 2020 开发教育反应堆  桂ICP备2000349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