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不相信,一边极力讨好,中国式家长和老师的微妙关系

  中国式家长和老师关系,到底有多微妙?

  — 01 —

  早上7点,丁小雨的女儿小豆丁刚起床,还一副懵懵懂懂的样子。

  丁小雨就问,宝贝,你知道有小朋友被老师欺负的新闻吗?

  小豆丁说,爸爸昨晚跟我说了一下。

  丁小雨又问:那你有没有遇到类似的事儿?

  小豆丁摇头说:没有。

  真没有?丁小雨不信,继续追问,你确定?你再好好想想,认真回忆一下呢,老师有没有喂你吃那种小小的、白色的小药丸?味道甜甜的。

  小豆丁挠了挠头,说:有啊。

  真的?!丁小雨直接从床边蹦了起来。

  小豆丁好生奇怪地看着激动的妈妈,说:多多老师奖励给我的MINI巧克力豆,她夸我喝水喝得棒。

  你这孩子,不好好说!差点误导我!

  小豆丁爸爸听不下去了,赶紧制止说,别瞎引导孩子了,没事都被你说出事来……

  而丁小雨已经转战微信群,开始热火朝天地和一群妈妈讨论如何呼吁幼稚园公开视频监控的事儿。

  放学接孩子时,丁小雨发现,路上盘问孩子的家长比比皆是。

  老师有没有打过你?

  如果有小朋友不听话,老师是怎么惩罚的呢?

  老师有没有用针扎过你啊?

  ……

  丁小雨看很多家长都没问出个所以然来,刚松了一口气,但她转念又想:孩子说的就是真实的吗?要是老师告诉孩子,自己有长长的望远镜,能看见、听见小朋友给父母说什么,小朋友会不会什么都不敢说了呢?

  这是红黄蓝事件过去一周多后,一个普通家庭的一天。就在此时此刻,还有很多父母正在认真盘问自己的孩子。

  这还不是最令人忧桑的故事。

  我一个北京的朋友,孩子就在红黄蓝幼儿园读书。事件发生后,我问她,是不是要转学。她苦笑说,当时花那么钱买了房子,就是图旁边就是幼儿园,离家近。现在,换又能换到哪里去?再说,红黄蓝只是被曝光了,没有曝光的呢?

  中国父母,真是我见过最无奈的父母。一边为失信而愤懑,一边催眠自己要学会原谅。

  因为,你不原谅又能怎么样?

  — 02 —

  最近,沈阳师范大学附属学校中学部一位学生妈妈王女士相当郁闷。这世界上如果有后悔药卖,王女士估计就是那个愿意千金散尽买一包的人。

  一切都是因为那篇倒霉的“鸡汤文”。

  某天,王女士在家长微信群里随手转发了一篇名为《让花成花让树成树》的文章。据说,只是想和其他家长共勉,不要给孩子太多压力,让孩子自由发展,绝对绝对不是对老师有意见。但班主任老师认为这篇文章简直就是负能量的化身,对自己影响很大,把发文章的王女士踢出了微信群。随后,王女士想跟老师解释,悲哀地发现,老师已经拉黑了她的微信、手机号码……

  这冤还真不算屈。

  俗话说,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看看家长群里的表演艺术家们,就知道王女士有多不懂事了。

  只要班主任说一句班级工作,人家马上接的是“老师辛苦了”“老师好用心”,乃至上百字歌颂老师的“抒情作文大赛”。有时哪怕仅是布置作业,下面也要顶上一长串“收到”或“谢谢老师”,还要带玫瑰花、爱心表情的。

  而这一切,都只是为了让老师能在茫茫家长群里定位到你,迅速GET到你的一片红心。

  我的发小,小时候外号“朝天椒”。“朝天椒”是我们四川最辣的辣椒品种了,你们可想她得有多天不怕地不怕。想当年,她最看不惯的就是像我这种动不动就讨好老师的怂人。

  然鹅,人终究会变成自己最讨厌的那种人。

  “朝天椒”熟练操练着她曾经最讨厌的话语体系,评价王女士实在是太不成熟。

  就你能,还让花成花让树成树呢,你咋不上天呢?娃都自由发展了还要老师干什么,你这是置老师于何处!

  然后,她痛心疾首地教育我一定要引以为戒:“谁愿意戏精上身,等你娃读小学你就知道了。”

  真是各有各的焦虑啊。

  孩子读幼稚园时,三个颜色可以搞晕你。待孩子上了小学,别以为就此消停。你只是顺利进入下一场竞价流程,在这里,所有人都铆足了劲,想把自家娃的排名往前推。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抢占更多优质教育资源。

  — 03 —

  虐童丑闻打破中产家庭梦想,戏精上身讨好老师,其背后折射出的是:信任危机。虐童引发的最大危机是失信危机,而讨好老师本质还是不信任,不相信老师会本着责任心和职业素养,公平地对待每个孩子。

  原本,正常的家长与老师的关系是我们常听的“家校共建”型,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相信有职业素养的老师,能够承担起责任。家长与老师能保持良好沟通,配合老师做好家庭教育的同时,也可以正常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这本该是个良性循环,因为大家的目的一致,就像广告词里说的那样:一切都是为了孩子。

  为什么会发展成今天的状况?

  是因为资源的紧缺性。

  先说说幼稚园吧。相对中心城市急剧增长的人口基数,我们国家在幼儿教育上的投入显得非常有限。一个从华尔街归来的投资人认为,中国一年有几百亿的幼儿教育市场,有钱,但是项目少。

  项目少是因为国家投入的公立幼儿园非常少,好的公立幼儿园,只有极少数孩子有资格入学,属于拼爹范畴。一般的公立幼儿园,收费不高,但条件简陋,师生配比率还高,而且同样难进,排过通宵队的家长应该深有体会。

  这种情况下,家长只能掏钱去至少硬件看起来还不错的私立幼儿园。永远不缺买方市场,便是红黄蓝不断被原谅的真相。

  为报名幼儿园通宵排队的家长

  幼师资源紧缺是另一个原因。

  2011年,中国青年报出过一篇报道,叫《明天的幼儿园老师在哪里》,引述了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蒋笃运的说法,“当前幼儿教育里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师资力量的问题。”他以河南为例,表示该省的幼儿教师现状有十几万人的缺口。并且,现有幼师中大部分都不是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很多就是高中文化,上个速成班,搞一个蒙氏证、亲子证就上岗了。

  供求严重的不平衡,导致了家长就算不信任,也不得不送孩子去读的现实。发生恶性事件后,当事方也没有太大损失。不信,你去看看身边的红黄蓝幼儿园,是不是还在照常营业,据我所知,人家股票都已经涨了。

  至于小学,更是严重的供需不对等。对大部分家长来说,小学是没得选的,要么按户口分配进,要么好不容易贴老本买个学区房挤进好学校,珍惜都来不及呢,哪敢“忤逆”老师?一个班只要有几个戏精家长,很快,臣民三千的气氛就形成了……

  — 04 —

  最近这些新闻,让我身边不少自诩为中产阶级的家长开始惶恐、反思。他们反思的是同一个问题:真的有中产阶级吗?

  也许你月入过万,是公司的高层或者管理人员。你每天斗志昂扬地上班,周末送孩子学乐高、学钢琴,好不容易有个假期,赶紧带孩子出门见世面……你以为自己孩子的未来是可预见的,和十八线小城市的孩子绝对不一样。

  但,当北京这种一线城市知名上市公司旗下幼儿园,被曝光喂药片、扎针时,当你发现发一篇鸡汤文,就可能被老师踢出群,就要为孩子将来可能遭遇的“特殊待遇”惶惶然时,你身上穿的轻奢品牌、你时常谈论的中产升级……忽然都变成了一个笑话!

  因为,在马斯洛的需求层级里,安全感是最低诉求,而我们还停留在这个最低层面。

  我们还在倒数第二层

  可以说,从物质收入来看,我们仿佛是迈入了中产阶级。但从精神来看,我们国家的中产阶级构建还有漫长的路程要走。

  我觉得,其中很重要的一步,是回归理性。

  回归理性分两种,一种是回归理性的认知,一种是回归理性的心态。

  什么是理性认知?我举个例。假设你去越南旅行前,从新闻等渠道了解到越南治安不是很好,发生过摩托车手当街抢包的事件。你肯定会多加小心,各种防范,比如晚上尽量呆在酒店不出门,或者出门不带背包。这就是一种理性的认知,既不是看了新闻就一刀切,表示这辈子都不去越南,也不是明知治安不好也不做任何防范措施。

  同样,面对层出不穷的携程、红黄蓝事件,我们既不该放大化,陷入沉锚效应(心理学名词,指人们在对某人某事做出判断时,易受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思想固定在某处),对所有幼稚园都风声鹤唳,给老师施加过度的压力。

  同时,也开始理性判断市场。既然有虚假广告存在,就不能只认品牌或听从投资方引导,而要自己付出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之前,我写过一篇文章《把孩子放幼儿园后会发生什么?这些信号告诉你孩子在幼儿园过得好不好》,就是想告诉大家:现实不美好,但也没那么糟,不能在忐忑中自求多福,就要靠自己的独立思考去做理性判断,这是中产的必经之路。

  再说说理性的心态。

  我知道,家长卯足劲演戏,甚至都不是想让孩子多占有什么资源,只是担心自己不好好演,孩子被边缘化怎么办?其实,很多老师并不享受后宫佳丽三千的感觉。面对家长们的各种表演,老师也是累觉不爱啊。

  我朋友就是本市一所重点小学的老师,经常为躲家长饭局不得不使出洪荒之力,她跟我抱怨:其实我只想白天好好给学生上课,晚上要没事就早点回家撸猫泡澡追个剧而已……

  也许,是有个别老师搞特殊学生特殊待遇,但这真不是大多数。而且,有没有想过,这个别老师,也是被心头燃着焦虑的家长们催生出来的呢?毕竟,有需求的地方,就有市场。

  理性的心态是什么呢?

  首先,是家长要意识到,光想着给孩子好的教育资源,不让他输在起跑线上,当带着这种意识去安排孩子的教育时,就已经把那种其实很不健康的竞争意识植入了孩子内心。过早植入竞争意识的坏处是,孩子最在意的不再是学习,而是排名,破坏了最宝贵的内驱力。你到底要靠前的排名、老师的表扬,还是孩子自我学习的动力,必须用理性的心态来做选择,而且,要接受选择带来的得失。

  其次,家长得客观看待老师的地位。认可老师的劳动价值,表示真诚尊重,给予合理回报,比如在教师节,孩子发乎真心,送给老师自己亲手做的礼物都是可行的。但不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不该把老师置于绝对权威的地位。只有平等的关系,才能让沟通代替“讨好”,让协作代替“宫斗”,其实,这种更健康的关系,也是很多老师所渴望的。

  当我把一个普通家庭对红黄蓝事件的反应,和一个小学家长无奈的遭遇结合在一起看时,发现中国的家长和老师之间的关系真是特别微妙。这种微妙关系是非正常态的,一边把孩子送到幼稚园一边担心他在幼稚园里被老师喂药扎针各种收拾,一边谨小慎微全面服从老师一边各种讨好只望为孩子争取一点资源。

  微妙关系背后是严重不对等的供求市场,是点燃所有家长焦虑的源头——资源紧缺。

  要想把这种微妙关系变为正常,除了国家要在教育资源上加大投入外,家长自身能做的就是回归理性。不要再做被红黄蓝高管们嘲笑的“就认品牌”的伪中产,也不要再用“阶层滑落”群体焦虑将无辜的老师捧为上神。

  今天这个时代,就像狄更斯在《双城记》里写过的那段话: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

  也许,在这样的时代,你我更要看透迷雾,去坚定自己的方向,才能带孩子一路前行而不忘初心!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本文作者2017-12-21 07:07
叶子老师
被关注6 阅读268 回复0

QQ- 手机版-小黑屋- 为师的厝-为师网  

© 2020 开发教育反应堆  桂ICP备2000349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