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学校也分“快慢班” 分法是这样的

       第一次知道学校有快慢班时,还挺惊讶,因为英国的中小学实施义务教育,目标是 “一个也不能拉下”,所以对学校更多的抱怨是学术要求不高,不能满足学生的学术追求等等。但是,其实在中学阶段,从公立学校到私立学校,都有“快慢班”的设置。

  因为英国学校自主权大,从教材到考试快慢班,都可以是某一个学校的个别选择。就目前趋势而言,公立学校的重点中学多从入学的7年级就开始逐科分班,而到开始中考备考的10年级分班完毕。而私立学校的走读学校多在9年级才开始分班,寄宿学校分的是House(宿舍),有的学校不同的house代表不同的学术水平。

  “快慢班”的分法

  大女儿上的A校是伦敦的一所女子走读私立学校,分班从10年级开始,根据9年级期末考试的成绩,将科学和外语科目分为Top Set, Middle Set和Lower Set,全年级不到110名学生,数学设定2个Top Set(快班),2个Middle Set,只有一个慢班Lower Set,她说英国普遍数学水平不高,在这个科目要鼓励更多的学生对数学建立信心,所以只有实在是不喜欢数学或者真的学不会的,才会在Lower Set,学生不到20人。但科学(理化生)和外语(法语、西班牙语)则只有1个Top Set,2个Middle Set,2个Lower Set,分到外语快班的大多是母语的学生,而科学的Top Set和Middle Set区别并不大。

  因为是根据一次的考试成绩,所以外语的快慢班在2学期后可以有调整,跟不上的学生会降到MiddleSet,而学得快的可以升到Top,但这样的比例其实也不到15%。

  不分班的是英语、英国文学、历史、地理、拉丁、音乐、美术、数字设计等等软学科,按老大的解释,这些课目不是纯看考试成绩来断定学业水平的,而且学术好的有时候跟课堂进度没有什么关系,反而是把不同水平的学生们放在同一课堂上,对学生们互相学习有好处。

  这一点,看来英国的理科和文科的教课方法是有区别的,理科的快慢班能让不同学术水平的孩子提高课堂效率、建立科目自信,但文科类的不分班则促进了整体水平的趋同和提高。

  除了科目分班,其实这110个学生还有自己的Form(班),每班不到22人,而文科就是按form来教课的。

  小女儿也上的伦敦私立走读女校,小学时在5年级有过全年级开两个“快班”的情况——数学和英语(写作),但这两个班也只是每周2次课,比如上数学课时,每周二、四有一次课,3个班里被选上去“快”班的女孩集合到另一个教室,由6年级的数学老师单独“喂”一点新东西,英语课则就是单独一些写作练习。进入6年级,这样的“快慢班”就撤销了。

  目前小女儿上的中学B校,只在8年级给数学分快慢班,也是2个top Set、2个Middle Set,1个Lower Set的设定;而其他所有科目都不分快慢班,直到中学毕业。

  因材施教

  就这两个学校而言,虽然分了快慢班,但在师资上,并没有好老师教快班的优惠,甚至数学总监会去教中级班,而快班可能反而会分去比较年轻的老师,因为这些学生已经对科目有兴趣也学得不错了,这种时候老师的经验和耐心不再是保证他们继续学习出色的唯一条件了。有趣吧,这时候的因材施教,反而变成把优势资源与中马结合,最后争取做到“一个都不能少”。

  就说大女儿的例子,她除了数学当时被分到“快班”了,西班牙语和科学第一年都在“中班”,虽然后来西班牙语因为不小心考好了,中学最后一年去了“快班”,但她自己很明白跟那些母语的同伴仍然有很大的差距。而两年都在“中班”,她一点不觉得自己的理化生有困难,反而骄傲于她的老师比快班的老师更好,最后中考这几门她都拿到了A*,跟快班的同伴没有区别。如果按结果论,起码这种分班方法,没有对女儿的学习带来任何困扰,反而让她在这几门上更努力,因为她不是在最好的班、跟最聪明的孩子在一起,跟着最好的老师学习。

  记得教育界曾多次论证,孩子的成长不是以纯线性的方式进步的,不同的个性和学习方法会带来不同的成长曲线。2013年,Ofsted(英国学校监察委员)对3500所学校的调查报告指出,如果把优秀的孩子放在学术混合的环境里,会因为不充分的竞争和平庸的影响,容易让他们的学术未来被扼杀,而英国学术界更倾向于教育基金会(Education EndowmentFoundation)的另一项报告:能力分组有利于成绩好的学生,但对中等水平的孩子会带来负面影响。

  就像凡事讲求政治正确一样,英国教育界一直致力于不让教育带来新的不平等,学术也如是,好的教育,是能够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学而有所长,就算分快班慢班,也如是。

  你孩子的学校分快慢班吗?是怎么分的呢?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QQ- 手机版-小黑屋- 为师的厝-为师网  

© 2020 开发教育反应堆  桂ICP备2000349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