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师的厝

标题: 成为学习者的教师 [打印本页]

作者: 叶子老师    时间: 2017-9-6 00:10
标题: 成为学习者的教师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VR技术、AR技术等带来的教与学的变革,教师的角色也必然会发生变化。现在有不少人担忧:教师作为一种职业,会在未来消失吗?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会在未来消失吗?

    以我目前对互联网的判断,以及对人工智能认识的水平,教师这个职业应该暂时不会消失。但是,目前教师工作中的那些简单、机械、重复的内容,将极有可能被取代。教师在过去相当长时间内的权威、专家的角色将可能会一去不复返。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师作为“学习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伙伴”的时代,正在悄然而至。

    过去,教师可以按照教材的结构,依据教材的内容,采取以听讲为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而今天,互联网上已经出现了许多优秀教师的课程资源,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慕课”(MOOC)正在悄悄改变着教育。人们上课地点不受局限,无论你身处何地,只要有电脑和网络连接,花很少的钱甚至免费就可以学习到一流的课程,接受最优秀教师的授课。而且,随着“跟谁学”等诸多在线教育平台的兴起,有的优秀教师通过在线课程可以达到“时薪上万”,有的平台千人以上的直播课程已经数以万计,单节课甚至可以达到1万余人同时在线学习。可以说,因为互联网,有可能导致许多教师“教知识”的工作失去意义,“以输入为中心的学习”必将成为过去式。

    过去,教师紧紧围绕考试大纲,遴选、编写自己的独门题库,然后让学生大量、重复、机械地练习,以求快速提升考试成绩,确有实效。然而,可汗学院的“微课学习+”系统紧密的“连续答对10道相关题目”的测试方式,早已对上述方式发起了正面挑战。萨尔曼·可汗还带给我们这样的启示:“以考试为中心的学习”也将会在未来逐渐退到幕后。

    作为教育者,我还感受到了更多的危机。谷歌、英特尔、特斯拉这些企业在人工智能中的研究自不必说,科大讯飞的语音技术、腾讯“王者荣耀”黏性中的心理学应用、旷视科技的人脸识别技术、百度的深度学习实验室等,加在一起似乎就足以取代教师。马云还在今年世界智能大会上提出,要让机器拥有像人一样的学习能力。如果他的预言真能实现,恐怕失业的人就不仅仅是安保、收银员、司机了,“无人超市”的应用会不会迁移到学校,谁都说不准。

    这就是我们面对的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未来已经到来。那么,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VR技术、AR技术等带来的教与学的变革,教师的角色也必然会发生变化。

    教师需要成为“学习伙伴”。在即将或正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中,教师作为学习伙伴的角色暂时还不可替代。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需要提供精选的学习素材,采取适切的方法,引导学生钻研和探究,帮助学生适时反思,以真正实现高质量的学习。教师还应注重倾听,并且引导学生互相倾听,以真诚的师生交往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在这样的学习伙伴关系中,充满着理解和包容,充满着温暖和美好,允许试错;鼓励先进,允许落后;用理想点亮梦想,让每一个普通的生命个体得以自由成长。在这样的学习中,师生是一个学习共同体,可以教学相长。每一天、每一刻的学习时段,都是师生生命意义的重要构成部分。

    教师要成为“学习者”。在“以共创为中心的学习中”,首先,教师要向未知学习。教师职业随着时间推移,日复一日的操劳容易形成思维惯性,抱着工作初期的经验重复几十年的情况大有人在。虽说教育的常识和规律自有其不变的属性,但如何在这个千变万化的时代里,既保持定力又适应未来的发展,将是永远不变的话题。所有教育现场中的“不知道”,都是我们最需要去学习和研究的领域,由“不知道”到“知道”,进而产生新的“不知道”,这应该是教师自我发展的一个真实路径。只有这样向未知学习,教师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学习者。其次,教师要向学生学习。随着我们从事教育实践的时间愈久,对教育的理解愈加深入,我们才会发现,读懂学生、理解学生才是第一要务。怀特海说,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无数的先贤告诉我们,读懂学生才能理解学生,继而才能真正做到引导和教育。教师要不断观察学生,他们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值得我们仔细揣摩、反复咀嚼,从中发现学生的特点与个性;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他们的每一个发言、每一次对话,无不隐含着他们的思想;教师还要用整个心灵去感受学生,在静静的内心对话中接收他们所有的信息,从而能够深刻体会到学生的喜怒哀乐,这才真正有可能走进他们的心灵。再次,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学习。这里说的不仅仅是学习伙伴,而是教师作为一个学习者,需要放下自己似乎什么都知道的架子,重新拾起求知的欲望,以一个真正的学习者的姿态,与学生共同投入到研究中去。没有所谓的示范,也就不存在通常意义上的指导,也就无法在共同学习中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

    我愿意相信,这样的教师角色将暂时不会被其他事物和方式所替代。

    (作者陈 罡,系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教育体育局副局长、合肥市屯溪路小学校长)







欢迎光临 为师的厝 (https://wiseteacher.net/)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