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是一场修行

[复制链接]
叶子老师 发表于 2017-6-9 23:3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t019850fb9531dbe95f.jpg
秋日的午后,学生们静静地埋头自习,我则透过教室深绿的窗棂望着外面随风轻舞的秋叶。这情形,静谧、温馨又十分熟悉,十几年的班主任岁月,不知有多少个这样安静的日子,我和学生们一起度过。一瞬间,十几年里的点点滴滴,我与学生的一个个或温馨或欢畅,或沉郁或震撼的故事,一齐涌上心头,慢慢地连缀成我由敏感到坚韧、由惶惑到从容、由青涩到成熟的班主任成长之路。那么多故事,该说说哪几个呢?哲人说:“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回忆的重要价值之一,就是让当下的人反思、成长吧!
找到合适的位置
1999年秋,刚刚踏上工作岗位就被安排做班主任的我,除了紧张和压力,内心更多的是因新挑战而激发出的豪情,是急于证明自我的跃跃欲试。我像是一只上紧发条的马蹄表,一刻不停地在我的“领地”——初一E班里“滴答、滴答”。
每一节课我都数次出现在班级的前后门;发现问题我一定第一时间教育学生,第一时间通知家长,第一时间彻底“解决”问题;每科测试我都熬夜设计成绩分析比较表格,每天各科作业我都仔细检查;放学后把各科偏科生或是落后生留下单独辅导,每周末进行强化提高;每项活动我都事先规划好,学生们只需要各自“得令”即可。
我的严格督促使E班的纪律、班风良好,各项活动都高效完成,学习成绩在普通班中十分突出,第一学期末年级9个普通班中有10人被选拔到实验班,仅E班就占了8人。家长们对我的认真管理、义务辅导赞不绝口,学校也十分认可我这样一个勤奋、热情、工作效果显著的年轻教师,我自然也踌躇满志,认为是一个不错的开局。
初二上学期的期中考试,E班的成绩却很不理想,与E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原来被E班甩在后边的好几个班级都慢慢赶了上来,不仅仅是成绩,还有学生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精神面貌和与人沟通的能力等。与他们相比,E班的学生显得很幼稚。
一番比较下来,我感到很失落,甚至还有委屈、挫败和不解,我也和其他班主任一样认真、勤劳甚至付出更多啊!两年来我没有一点懈怠,为什么我的学生却进步乏力呢?
开成绩分析会的时候,我很纳闷地问我们班数学老师:“感觉他们挺听话的啊,怎么成绩没上来呢?”数学老师想了想,意味深长地说:“可能就是因为太听话了……”看我露出不解的神情,她说:“咱班同学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思想上很懒惰。”
学生都是一样的,出现了这么大的反差,与班级的带头人有直接的关系。我不再以自己的能力为是,细心观察那些老班主任们的做法,带着虚心学习和琢磨的意味去看他们。
一位老班主任与班干部的谈话总是这样的:“这个活动你准备怎么设计?”“同学们的想法是什么?”“你提出的方案很好,该怎么具体落实呢?”
活动结束之后,她又会同组织的同学谈话:“你觉得咱们这个活动的成功之处在哪里?”“看出这次班会的不足了吧?”“下次你认为怎么做才能做得更好?”
另一位老班主任总是说:“想法不错,可以试试看!”
他们是真的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真的放手让学生自主管理班级。而我,不得不承认,我一直长在班级里!一旦认真去反思E班的问题,从不一样的视角去仔细观察学生们,E班的不足就一点点暴露出来:学生们只完成必须完成的具体任务,主动性差,缺乏创新精神;他们习惯等我给“指示”,很少自己动脑解决问题;在活动中缺乏协作能力,做事僵化,等等。
是时候需要反思自己,重新寻找合适的位置了。
我按照内心理想的食谱,主动把鸡蛋剥了壳,面包切成小块儿,汤晾凉拿过羹匙亲自喂养孩子,孩子永远不需要知道汤是哪里来的,鸡蛋和面包原来是什么样;只有笨拙地自己用餐的孩子,才会更爱吃饭,更快学会使用餐具,更懂得珍惜食物,更珍视自己的健康。
我的确勤奋,但是,我没有给自己和学生留有任何空隙——
在学习上,我不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品质,我每日里检查、批改、辅导,学生们完全是在我的监督下完成任务,结果一旦出现外部监督缺失的时候,学生们不知道也不愿意主动学习;
在最能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活动上,我不曾放手把活动的设计权、自主权以及相互协作的权利交给学生,担心初中的孩子会把活动“搞砸”,影响了E班的声誉,结果学生们没能在设计和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得到思维的提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以及宽容、合作等性格的养成;
在思想上,我与学生谈话时更多关注的是学生迟到、成绩落后等表面问题的解决,却不曾耐心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他们思考学习究竟是为了什么,结果他们没有形成自己的理想信念,并使之成为其学习的动力。我把班级的事情都包办代替了,没有给予学生上升的空间。
因此,学生起初表现得突出,是因为我直接作用的结果,而学生接下来的不成功,也与我没有给学生们成长的机会直接相关。说到底,E班的成功多半是我一个人的成功,而且是功利的、表面的成功,缺乏我与学生的真正成长,因此不会持久。
观察与思考中,我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掌舵人,班主任的理念决定了班级发展的方向,班主任给自己找一个合适的位置非常重要。我想,积极关注,到班级督促与陪伴学生,对尚不成熟的中学生来说非常重要,“紧盯政策”不可全盘否定;但是,到班级里督促什么,陪伴他们做些什么,需要班主任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有一个科学的定位。班主任的成功与否不在于自己亲力亲为了多少件事,而是要做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们领悟学习的真谛,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引导学生科学地设计和安排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和生活的主体。
找回真实的自我
遗憾的是,我还没能在E班将我的新转变的理念进行实践,学校就安排我中途接手初二的J班。(本校有条不成文的规矩,第一次做班主任不带初三)J班原班主任W老师是省内知名的优秀班主任,她的受欢迎程度很少有其他班主任能企及,因为要做妈妈了而无法继续担任班主任。现实没有给我顺风顺水的实践机会,在一开始就无情地打击我,要我接受更大的挑战。
交接时,全班的气氛压抑甚至是悲痛极了,外向的孩子号啕大哭,克制点儿的学生也都低声啜泣。我这个新任班主任非但没有得到掌声,甚至连正常的礼遇也没有,一些学生看我的目光隐隐透着敌意,仿佛是我的出现使他们失去了最亲爱的班主任。
这使我有点儿慌了手脚。一方面,E班的带班经历提醒我要向身边经验丰富的优秀班主任学习,另一方面我也急于赢得明显不欢迎我的J班学生们的好感,于是我在并不了解W老师的教育风格的情况下慨然承诺:“既然大家非常认可W老师的方法,我会努力学习并继续保留她在J班的管理方法。”
我们的不和谐是一开始就注定的。初二正是逆反的时期;而且在他们心里,原本就不接受我,服从我的管理就好像是对W老师感情上的背叛,因此事事别着劲儿做,同时还总是振振有词地反驳:“W老师就是这样处理的,你不是说保留她的规矩么?”
我不仅没赢得学生的喜欢,学生们还认为我比较假,私下里叫我“笑面虎”。手足无措的我选择了一条更加错误的路,我加倍“虚假”地迎合学生们,包括私下里答应要求多上体活课的要求,甚至包庇他们的一些坏习惯,以为这是信任他们,最终也能获得他们的信任。说“虚假”是因为这些并不是我本意想做的,只是当时我对自己本身的能力和想法都产生了怀疑,认为那样做才是对的。
班里的纪律越来越乱,学生们在我批评他们的时候唱反调,还能得到其他人的应和,一些学生故意不理我、在私下里给我起外号,消极对待班级和学校活动……接J班的第一学期,是我从教至今最难熬的一段日子。我的一味改变、妥协,没有让班级变得如我所期望,反而使自己慢慢地失去了刚上班时的自信与从容,本来就不受欢迎,现在连最后一点做班主任的威信也失去了。
那段时间,我很怕上班,白天变得十分难熬,即便是夜晚,我也常常做跟学生起争执的噩梦,常常会在半夜里突然醒来,发愁第二天要如何面对这些孩子。感觉自己要撑不下去了,情绪、信心和班级的实际表现都降到了谷底,我开始怀疑自己是否适合做老师了。
拖下去等家长和学生把我“告下去”或是等领导们发觉实在太不适合而把我“换下去”么?最沮丧的时候还真这样消极地等待过。骨子里乐观而不肯服输的我,暗下决心一定得找出问题的症结,努力扭转现在的局面。读书、向别人请教、苦苦思索,慢慢地我悟出了其中的关键——在J班,我从来就没有做过自己!
我和W老师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风格,她幽默,热情,非常民主,既和学生打成一片,又能很好地“掌控”局势。我虽然积极、乐观,但比较内敛、理性。初期我也想像她一样“亲民”,下课的时候到班级里主动和学生们聊天,开开玩笑,试图了解学生的想法,打入他们内部。可是,毕竟不是自己的风格,学习起来很别扭,有点迎合他们故作热情的感觉。
不一样的性格,不一样的群众基础,以及此前对W老师并不熟悉,其实我没有学到W老师的管班精髓。可我却像是W老师的一个影子,但是一个扭曲了的影子,W老师成功之处是她独有的性格魅力,这是无法模仿的,我却为了暂缓矛盾而承诺“我和W老师一样管理”,结果我在学习她的过程中,没有成为她,反而失去了自我;我又因为太希望赢得学生们的喜欢,尽力去讨好学生,甚至因为要讨好学生而放弃原则,一样也是失去了自我。一个连真实的自我都缺乏的人怎么能有自信,能找到自己的优势呢,又怎么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呢?
我一定要做回我自己!我要凭借自己的优势管理班级。
想到不再“机械复制”W老师,自己反倒轻松了,也不再一筹莫展。借着班会,我认真地与J班学生做了一次长谈,我诚恳地告诉学生们:“我很敬佩W老师,也很希望能像她一样得到你们的爱戴,因此一学期以来我都在努力学习她的方法,但是我发现谁也没法完全和别人一样,所以,很抱歉,我收回我根本无法完成的承诺,按照我自己的风格做你们的班主任,不会改变的是我也会像W老师一样喜欢你们,一样真心希望同学们都进步,一样负责,甚至会更勤奋……”
这一番话自然不会立即有作用,甚至没有多少学生在意。但是至少让学生知道我要改变管班的“路线方针”。我已经打定主意做回自己。
就从扭转班级纪律、风气开始。非常时期非常办法,我延续了E班时的“紧盯政策”。
这样的持之以恒果然夺回许多失地,但是个别人没有改变,甚至还想像以前一样利用我的软弱,高举W老师的大旗。
班级里有位自制力差但个性极强的男孩儿,上课多次被我发现用手机聊QQ,每次我或者劝诫或者批评,但是从来没有没收手机,总说“下一次没收”,他都已经对此恐吓脱敏了。这一次,重回坚持原则、作风利落的我,很干脆地没收了他的手机。他满不在乎地说:“哎呀,老师,你就别逗我了!”我说:“我都提醒过你了!咱们按照协议办事!”
软磨不行,他拿出“杀手锏”:“老师,W老师说过‘青年任何时候都是可以被原谅的’,她会给犯错的人机会,你说过和她一样,说话算数啊!”我说:“我一定会原谅你,但你也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相信你能明白我和W老师都是给你机会而不是纵容你继续犯错。”
手机没收后,男孩怀恨在心,我几次找他谈话,他就是一言不发,而一旦我批评教育上课违纪尤其是吃东西或摆弄小物品的学生时,他就会对我的教育冷嘲热讽,在旁边阴阳怪气地说:“W老师可从来没这么对待咱们啊!”或者说:“赶快把你吃(玩)的东西交给范老师,范老师还急着拿回家给她儿子吃(玩)呢!”我生气,他得意,好像说中了我的意图;我默不作声,他更加嚣张。跟我斗已经成了他的习惯,甚至成了他炫耀的资本。
这种情况必须改变。我事事关心他,找他深谈,开诚布公地对他说:“你很聪明,知道我做的这些事情都是为了什么,也能看出我是什么样的老师,你的诋毁和中伤让我很难过,但是我不理会你,某种程度是为了保留你的尊严,我希望你把小聪明变大聪明,把它用在追寻自己的理想,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素质上,而我,会尽我的努力去帮助你。”他仍嬉皮笑脸,我也笑着说:“人与人要相互尊重,我可没有理由总是受你的嘲讽和奚落,咱们先礼后兵,在这里我请求你对我保持应有的尊重,否则你也会得不到我的尊重。”他依旧还是老样子,直到大多数同学都对他的无聊行为很反感了,我决定给他点颜色看看。
一天,他得意非常地抱了大大的一盒德芙巧克力到教室来,故意透露是一个暗地里喜欢他的女孩儿送的。早读前我照例在教室里巡视,走到他身旁时,看我目光扫过那盒巧克力,他马上挑衅说:“老师,把这个也拿回家给你儿子吃吧!”安静的教室里发出“嗤”声。我停下来,拿起那盒巧克力,也学着他的阴阳怪气,说:“谢谢啊,你多次要孝敬我儿子,我也不能总不给你机会,我一定给我儿子带回去。”全班同学大声喝彩,使劲儿鼓掌。我不动声色地把巧克力拿到前边讲桌上,继续在班级里巡视,偷偷观察他。他的脸上阴晴不定,看得出心情一定很矛盾。以他的性格,一定会私底下到我那里要回巧克力,回来之后再得意洋洋地向同学吹嘘他如何挑战我的,所以我必须当着同学们的面把事情解决。
铃响,我拿起那盒巧克力,装作回办公室的样子,慢慢地向教室外走去,忽然又想起了什么似的说道:“差点儿忘了,巧克力对牙不好,我儿子根本不吃这玩意儿啊,可惜,没用了,扔掉吧!”随手就要把巧克力扔到墙角的大垃圾桶里,并且对全班学生说:“不许到垃圾桶里捡东西吃啊,不卫生!”话音未落,他已经满脸通红地冲到前边,一边叫“范老师,我……”,一边弯腰捡起巧克力,在大家的哄笑声中回到座位。
从那以后,他不仅不再有事没事挑衅我,行为也变得规矩多了。
一旦不“复制”W老师的办法,我反而变得更有办法了,不死盯着学生对我的负面评价,既不是一副讨好笑脸,也不是一脸郁闷的铁青,我专注着自己应该做的、能够做的,积极地面对每一天。学生们好像重新认识了一个和从前不一样的我,他们慢慢发现范老师不仅没那么“讨厌”了,而且也是个有能力、有办法、有生活情趣的老师,无形中对我多了些亲近和好感(这是一些学生毕业后回来看我时告诉我的),而我的工作也就好开展了。
现在我不再刻意讨好学生,刻意迎合他们,但学生身体不舒服、心情不好,或是家里遇到什么事情时,我会用我的方式给予适时的问候和及时地施以援手,这样自然流淌的情感也容易被学生接受。
我不再因为学生不喜欢我,找他们感兴趣但自己无感的话题套近乎,而是发挥我耐心、善于沟通和能坚持的优势,有目的有计划地找学生谈心,谈资包罗万象,态度诚恳积极。学生也慢慢发现,我内敛的外表下,有一颗火热的心。当我给那几个调皮的始终与我情绪对抗的男孩儿讲NBA巨星奥尼尔踩着滑轮苦练灵活转身的故事以启发他们时,学生惊喜地发现,谈起球来,我比他们还狂热。
我不再急于让所有人都认可我、信任我,我的要求是可以不喜欢我这个人,但是必须遵守班级规范,否则我依规处置。坚持原则,我和学生的关系更好处理了。
我重新做回自己,但并非重回初上班时的我。这一次,虽然也是“长”在班级里,我绝不是硬把纪律“看好”,不会再犯之前包办代替的错误,我凡事都在场,但凡事总要让学生亲身体验,在他们获得朴素的感悟的基础上,再引导他们理性地总结。
这样坚持了一学期,到初三时,J班真正成了“我的J班”。
经历了这两个班级,我是“见山又是山,见水又是水”了。
找寻更好的自己
成功送走J班的我,工作热情不减。积累了带不同类型班级的经验,在实践和交流学习中总结了不少适合自己的好方法,我开始像其他老班们一样成熟自信、游刃有余地带班了,也渐渐成为学校、家长和学生们心目中的优秀班主任了。如果没有我和小S故事的出现,我会继续做一个这样后来被我自己称作“传统型”的好班主任。
小S在我中途接手的毕业班里很不起眼,成绩平平,参加班级活动的积极性不高,表现自然也平平,脸上总是带着很落寞的神情,做什么都没有热情。了解到她的父母在外地工作,她与年迈的爷爷奶奶长期生活在一起,我十分怜惜她,决定多关心小S。
我多次找她谈心,鼓励她。学校举行“庆十一”合唱比赛的时候,我想到小S学习过音乐,就建议由她来做指挥,尽管比赛时她的动作因为紧张而非常僵硬,有些走形,也谈不上专业,但是指挥任务还是顺利地完成了。
就是在这次担任指挥之后,小S无论是对学习还是对活动,抑或是对我都迸发出惊人的热情,好像彻底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她每天都乐呵呵的,尽管生性拘谨、胆子小,却每天都主动来找我聊聊。我们的话题主要是她的钢琴比赛。她的钢琴弹得棒极了,在各个级别的比赛中总是前几名。每次比赛结束她都把她的以及其他参赛选手的排名分数写出来给我看,把比赛的激烈程度讲给我听。寒假的时候她爸爸妈妈陪她去香港参加了亚洲青少年钢琴大赛,她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仅次于一名日本选手。我听了这些,打心眼儿里为她高兴,每次都不忘鼓励和赞美她,为她打气加油。
她的比赛越来越多,有几个下午请假匆匆地去参加比赛。她说爷爷奶奶要陪她去参加比赛,又没有手机,让她向我说明情况。我因为她懂事,非常信任她,就没有确认。
小S的成绩始终没有起色,初三下学期了,我也很想再鼓励鼓励她,我决定去家访给她一个惊喜。我买了两套理查德克•莱德曼钢琴曲的DVD、她最喜欢的英语电影原声碟和书做礼物。开门的就是小S,我一边把礼物递过去,一边说:“你总是邀请我看你的比赛,我一直没时间,很过意不去,今天我特意来欣赏啦!”她脸上的表情惊讶多过高兴,我有些意外,但是也没在意,毕竟没有事先通知她。
两居室的屋子显得有些逼仄,陈旧的钢琴就摆在客厅里。小S在客厅为她的表演做准备时,我就和奶奶在厨房闲聊。我由衷地说:“阿姨,您的孙女太优秀了!钢琴弹得多好啊!”老人说:“她弹得挺一般的!”我心想老人真不懂赞美,“呵呵,您太谦虚了,她在那么多大赛中取得最佳成绩,那可不是一般水平啊!”老人说:“哪有?她就在小学的班里得过表演奖!”“啊?”我一时反应不过来,老人又说:“她就是小时候学过钢琴,早就不弹了……”这时小S苍白着脸冲到厨房,大声喝止奶奶:“奶奶!”看来她一直在留心我们的谈话。奶奶看她的神情,不敢往下说了。小S对我说:“范老师,您过来坐吧!”她坐到琴凳上,我则坐在她的旁边,带着满腹疑惑听她弹钢琴。小S弹的是我很熟悉的《秋日的私语》,不要说多高水平,连基本的流畅都达不到,像是一个生疏的初学者,磕磕绊绊地完成了弹奏。她低声说:“老师,我今天手指有点儿疼!”
趁小S不在我问奶奶:“孩子有几个下午请假了,您知道吧?”奶奶回忆说:“对,她说身体不舒服,回来休息一会儿就好了。”我不敢对奶奶说出实情,在心里庆幸她是回了家,仔细回想之前,深觉自己太疏忽大意了,甚至是幼稚,我没有求证核实小S的请假及去向,对她描述的所有内容深信不疑。告别时,我们的神色都有些尴尬。我很久不能从震惊中恢复过来,不敢相信小S之前说的都只是她自己的想象,但是,以她的水平是无法参加任何比赛的,这是确凿无疑的。本意是想信任和鼓励她,却没有发现她的问题,我陷入了深深的自责。我能感觉得到,小S并非是恶意欺骗我,也不是简单地爱慕虚荣,一定出了问题。可是,我不知道这个问题是什么,更不知道该如何去解决。
接下来的日子,我和小S都小心翼翼地避免提到那个话题,我仍然很关心她,却总也找不到师生默契的感觉。问起初中毕业后要考哪所高中,小S说爷爷奶奶年纪大了,没法照顾她,父母会接她过去,到外地读高中。那一段时间我始终非常矛盾,一方面想和她的父母取得联系让他们关注小S的心理情况,但不了解她父母的个性,担心没有配合起来,反倒效果更差或是引起小S的过激行为,不说又担心贻误小S的心理调整时机。查找心理学资料,可惜没有基础,弄不明白,我又就此事请教了读大学时的一位心理老师,因为没有见过小S,老师不敢轻易下结论,但是他建议我暂时不要对小S进行心理干预,因为没有心理学技巧,不恰当的干预反而可能会对她造成心理伤害。
小S很快毕业了,电话无法打通,估计是和爷爷奶奶一起去了外地,从此再也没有联系。
她的故事却给我留下了一个课题:要真正做好班主任工作,光是做一个有爱心、有责任感和有一定办法的传统意义上的好老师还远远不够,还要有理解和把握学生心理的能力,有培育和提升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能力。
也就是在送走小S那届学生之后,我返回母校东北师范大学参加了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训。越是深入学习,越是感受到心理学的知识对班主任的成长有多么关键,也才意识到自己之前的许多做法是不科学甚至是不正确的。带着强烈的兴趣和需要,我几乎是废寝忘食地学习,第一次考试就顺利通过,获得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资格。
再回想小S的事情,记得刚找她谈心时,为了找话题,我问她有什么爱好,她说喜欢弹钢琴,我说我虽然不会弹,但是也非常喜欢,当时还聊了很多关于钢琴的好处,估计小S由此上了心,然后就有了后来的故事。反观我的表现,老师不轻易怀疑学生没有错,但我应该及早察觉小S是为了赢得我的喜欢才煞费苦心编造这个完美故事的。我如果能及早意识到孤单、缺乏关爱的她只是需要获得作为班主任的我的持续关注,我就会正确引导她学会与老师正常相处,至少会让她清楚,我关心和喜欢她并不是因为她的才华,可能就不会让小S在编故事的路上越走越远了。
这时,我又被安排中途接一个初三毕业班,该班是学校和老师们眼中最头疼的一个班级,班级58名学生中有22位艺术生,6位体育生,成绩全年级垫底,纪律更是全校出了名的差。有几个学生属于“说不得”类型,错误不断,顶撞老师,最难管的刺头是一位篮球生,脾气火爆、偏执,还有一个自己的“小集团”。有的同事甚至对我说“你千万别招惹他,否则他会处处跟你作对,这个班你就别想管了”。正式接班之前,我就到曾经任教这个班级的各位老师那里仔细了解情况,根据自己所学的心理学知识做了相应的准备。
我与学生之间的心理博弈在一见面时就开始了。
第一步,获得心理优势。
正式接班那天,我站在讲台上,保持着友好的微笑,学生们却在下边有说有笑,完全无视我的存在,偶尔看我的眼神,有的带着挑衅,有的带着看热闹的神情,有的默然,班级里闹哄哄的,好像在告诉我“看你能把我们怎么样?”我因为早有心理准备,始终微笑着,气定神闲地站在上边,打定主意不在混乱中开口,并趁机好好观察各位学生的表现,他们某个人看到我的时候,我会含笑向他点头招呼,尽管他们会赶紧把目光移开。毕竟是孩子,看我不说话,也没有因为纪律混乱而生气,实在有悖常理,很好奇“我的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大概过了几分钟,班级慢慢静下来了。他们一静下来,我就获得了心理优势,现在主动权交给我了。
第二步,让学生先从心里接受我。
我首先言明要和全班同学“同舟共济,风雨同行”,在心理上暗示他们我已经成为他们的一员,不是对立的而是合作的。接着我如实相告:“接咱们班我仍然心里没底,因为有些同事告诫我说咱们班没人管得了。”坦诚低调的讲话最容易被接受。学生们表情复杂,内心波动。
在这施加心理影响的关键时刻,我缓缓地环视说:“但是,同学们,没见到你们我是不会承认我管不了这个班级的,只有你们能告诉我,我究竟能不能带好这个班。坦白告诉大家,我只有两类人教不了——一类是不讲理的人,连理都不讲,分不清是非,那样的人我教不了,你们当中,不讲理的人请站起来。”谁会认为自己不讲理呢,再说,从心理学上讲,即使是要做有利于自己的事情,在人群中站出来都会承担很大的心理压力,所以,全班没有一个人站起来,而且比之前更肃静了,生怕弄出声音,让大家以为自己是不讲理的人。我继续说:“我教不了的第二种人,是没有心的人,没有心的人,别人无论怎样对待你,欣赏、尊重、关心,你都不在意,这样的人请举手。”可想而知,没有人举手。而且,即使有人举手,我也想好了应对的办法。“太好了,那咱们班我是教定了,以后咱们遇事就讲道理、将心比心,我觉得没什么解决不好的事情。”我又动情地诚恳地说:“同学们,之前我就听说咱们班的纪律很差,刚才也领教了,其实,哪有不想学好的人呢?青春的时光这么宝贵,浪费时间真是对自己最大的犯罪。我非常确定你们一定有向好向上的心,就是有时候管不了自己,对吧?我常想,能在你们最美好的年纪遇见你们是很大的缘分,我该怎么帮助你们才不辜负了这段缘分呢?我想就是严格督促你们,帮助你们把自己的好展现出来吧,所以,如果我是为了让你们和我们班更好而督促你们,请你们讲理、明理,有心、用心地配合我,好不好?”这是相当于从心理上与他们有了约定,也可以说从心理上让他们有了一种约束,同时情感上也有一个拉近。
第三步,理顺我与班级“刺头儿”的关系。
接下来,我说:“今后的一年咱们就朝夕相处了,下面我来认识一下各位同学。”我一个个读着我熟悉了若干遍的名字,名字特别的我就适当点评一下,或赞美或幽默一下。早已相识的学生们听到名字还可以这样解读,都很新奇,教室里笑声不断,跟我的距离也拉近了。读到前边提到的这位体育生的名字时,我说:“读你的名字,我真是又一次深切感受到父母们对儿女寄托了多大的期望啊,你能领悟他们的苦心吧?”他红着脸认真点头,我特别解释了他名字的寓意,还夸赞他有男子汉气概。他坐下的时候非常高兴,和同桌小声交流一句就马上坐好,显然我的话对他的内心产生了影响。
这一次,我不再像以前,充当“消防员”,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管理老路子。所有具体问题背后都是心态的问题,是认知的问题,是成长的问题。我决定将发展学生的心理品质作为建设优秀班集体的一个长效机制。
对中学生而言,父母、老师和同学是其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师生间的彼此尊重、同学间的相互友爱、亲子间的和谐尊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快乐成长非常重要,这些关系理顺了,学生就一定会向好的方向发展。为此,我在班级里开展了一次主题为《用心沟通》的系列团辅活动,针对三种关系分别有《做个“万人迷”》、《走近亲爱的老师》和《亲爱的爸爸妈妈》等团辅活动。配合各项活动还开展了各类小活动,如学生们在读报时间阅读、讨论相关资料,以及三方之间的情感互动。在班级管理中,融入心理学,通过多种平台,促进学生与这些重要他人的关系成长,同时也推进和积累学生的“心理资本”,为他们今后的人生发展做准备。
一年里,这个令人头疼的班级在风气、纪律、成绩方面都有非常大的进步。而最让我欣慰的不是这些,而是学生们心灵上的成长,他们的心态更加积极,学会尊重、学会宽容,学会设身处地和将心比心,我想,这些心理素质的提升,才是让他们未来的人生美好、幸福、快乐的基石。
而我,也借助这个班级完成了由一个传统型班主任向创造型、科研型班主任的转化。我坚信心灵成长的力量和对学生一生的积极影响,以心理学知识为依托,开始了我的新型班主任三进阶。
第一阶段,我利用心理学知识解决班级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如迟到(见《班主任之友》2014第九期《21天——改变迟到坏习惯》)等,成效显著;
第二阶段,我开始反思、质疑和修正我的传统但并不科学的教育理念,例如传统的精英教育理念。每个学生的潜力、资质和学习能力都是有差异的,班级里总有第一名和最后一名,如果以成为“精英”作为成功标准,那么,绝大多数的同学都会是学习和未来工作的失败者,“失败者”的标签将影响到他们的能力发展和人生幸福体验;我后来所带的由年级尖子生组成的实验班里,仍会有很多人感到挫败,有深深的自卑,我想这与精英教育理念不无关系。其实,每个人既要不断追求进步,努力超越自己,还要学会接纳和喜欢自己。于是,我在班级里发出“悦纳自己”的倡议,发现自己的优点,也坦然接受自己的不足,从内心里接受自己是不完美的。这一点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我通过设计“学会赞美自己”“每天都给自己一个积极暗示”“接纳自己的不优秀”等活动引导学生们真正接纳自己。
第三阶段,随着实践的深入,我也大胆地摸索出一些属于自己的教育方式,如成长教育、仪式教育(见《班主任之友》2014第十期《在仪式教育中体味成长》)、积极心态教育等。也因为有成长、反思和自己的创造,我通过文章和讲座的方式为更多的同行提供了帮助。
在金秋体育节上,你会看到一个被学生簇拥而归的老师,那就是我!我勇敢地参加了教工女子100米赛跑,因为我知道,学生们多渴望赛场上有自己班主任的身影啊!尽管自己体育很差,提起跑步就发怵,但是在学生们热烈的掌声中,平时鼓励学生“重在参与”的我,怎么能退缩呢?学生们锣鼓喧天、喜气洋洋地把跑了倒数第一的我接回班级。对于我的成绩,他们不仅一点儿也不失望,还像是迎接一个凯旋的大英雄,又是递毛巾,又是送水果,甚至大赞我跑得好。
原来,学生们要的不是一个无所不能的班主任,而是凡事都抱有热情,又能坦然接受失败的一位师长,这不正是我一直想达到的人生境界么?这不也正是学生们接受我的引导“悦纳自己”后又投射于我的表现么?
仿佛一场修行,我的班主任的专业成长,始终在路上……
作者:范纯静,来自:吉林省实验中学




为师的厝 全国教师及教育资源交流平台 http://wiseteacher.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推荐素材更多+
广告位

QQ- 手机版-小黑屋- 为师的厝-为师网  

© 2020 开发教育反应堆  桂ICP备2000349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