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的家庭教育需父母双方合力构建

[复制链接]
bootingman 发表于 2017-11-29 23: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409204.jpg



近日,中国儿童中心发布了《中国0-6岁儿童家庭教养中父母角色的调查研究报告》。该报告以在八省市发放的3万余份问卷调查结果为基础,研究了社会转型加速期家庭在养育和教育孩子方面涌现的新问题,并提出对策与建议。(11月24日中新网)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的性格、认知、行为等方面具备强大的塑造力。由于性别、角色的差异,父亲和母亲的影响力又各有侧重,所以育儿过程中不能忽略任何一方的参与度。父母双方优势互补,共同养育,才能使家庭教育效用最大化。


可喜的是,共同养育的理念已较为普及。调查数据显示,一半左右的养育者认为,养育后代是父母的共同责任。但这份报告同时指出,中国父母在共同养育方面存在“知行不一”的问题,仅有21.6%的父母能做到共育的角色认知和表现完全一致。


现实中,“知行不一”具体体现在母亲对孩子进行生活照料和教育指导的比例明显更高。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很多中部地区,多子女家庭仍将上述观点作为经营家庭的思想指南,于是母亲承担了教育子女的责任和日常家务,而父亲角色缺位的情况则司空见惯。有一些家庭虽然摆脱了传统观念,开始接受现代育儿理论,但由于潜意识和行为惯性的作用,还是难以改变父亲在孩子教育过程中缺席的弊端,进而延续了以往的家庭教育方式。


当然,性别的天性差异也自然而然地影响了养育参与度。母亲在育儿方面有天然优势,一般情况下,她们更加温和,更有耐心,更易于和孩子沟通、交流、分享秘密。父亲的情感则通常较为内敛,就像父爱,大多被冠以“深沉”“如山”等修饰词。


但天性的不同不能作为父亲缺位的理由,良性的家庭教育必然需要父母双方的合力构建,父亲在此过程中无可替代。孩子在形成三观的历程中,会通过模仿将他人的行为内化为自己的经验与习惯。父母是最直接的榜样,勇敢、坚强、理性等品质大多要从父亲那里习得。而父亲同样影响了子女性别角色的形成,在互动和陪伴中,给男孩以男性化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给女孩以更多的安全感。所以,孩子人格的萌芽和塑造离不开父亲的存在和介入。


共同养育是现代育儿的趋势,但在观念和行动逐步优化的较长时期内,还需提高全社会对父亲角色重要性的认识,提升父亲参与家庭教育的比重,同时还需要相关社会组织对共同养育进行指导和建议,进而提升共同养育的能力。


(作者孔繁兴,蒲公英评论独立评论员。此为转载自蒲公英评论网站。)


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https://wenqixiang.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推荐素材更多+
广告位

QQ- 手机版-小黑屋- 为师的厝-为师网  

© 2020 开发教育反应堆  桂ICP备2000349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