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校长的建议:回到常识才能应对自如

来自: 中国教育报 收藏 分享 邀请

校长是一个非常特别的社会角色,要出色地扮演这个角色是需要花费不少功夫的。我甚至认为,一个人要是能当好校长,那么其他领导和管理岗位基本上都难不倒他了。校长工作的难度主要在于,既需要知识作为支撑,需要足够的管理和教育方面的知识,更需要非常丰富的实战经验,校长需要积累大量的经验,这样他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现实情境中掌握“平衡”之道。在这方面,书本上的那些管理理论几乎是无用的,校长的管理工作需要科学,但是一个好校长的成功靠的却是艺术。

那些没有在学校待过,没有在学校管理岗位上干过的人,即使掌握了一大堆理论,即使满腹经纶,即使可以振振有词地给校长们讲课,可他们一定是无法胜任校长工作的。那些理论上完全可以做和必须做的事,是不是真的可以做和必须做?对此我深表怀疑。一个好校长,是一个对环境有着超凡的感知能力的人,尤其要对本地的人情世故有着深切的体会。在更多的情况下,我们不是在理论指导下去行动的,指引我们前进方向的可能只是直觉。

很多时候是直觉让校长做出正确的判断。什么是直觉?直觉是基于你的阅历、知识和本能的一种思维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我们是靠直觉在管理和平衡一所学校的。学校的具体问题大多需要校长迅捷而准确地做出反应。如果校长对突然出现在面前的新事物、新现象、新问题及其关系不能迅速识别、敏锐而深入洞察,并从本质上理解和做出整体判断,他会非常失败。

在日常工作中,如果校长的理论水平很高可直觉能力低下,他常常会判断失误,而判断失误是很可怕的事。那些自以为是的和认死理的校长,他们越是照着书本上的理论和上级文件的条款发号施令,就越容易成为学校里的孤家寡人,成为令教师耻笑的不可理喻的人,不可理喻的人其实就是缺乏常识的人。比如说,你要是相信传统的师德教育有效,那就是缺乏常识,甚至你认为以前的师德教育曾经有效,你都是一个缺乏常识的人,真正有效的师德教育是什么以及怎么做,恐怕不是照理论上和文件上的要求办就可以的。任何对人性把握的错误,都会导致工作失效,传统师德教育的失效就是因为对人性的认识存在偏差。

学校的正常运行是由常识来指导的,比如,那些普通的人情世故就属于常识,人情世故是学校里人与人交往和一起做事的常识。究竟横亘在某些夸夸其谈却不着边际的理论家面前的障碍是什么?我认为无非就是人情世故方面的常识。那些书呆子们关在书斋里一辈子也无法理解的人情世故,在中国式学校里,却演绎得如此微妙和精到!

什么是人情世故?人情世故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约定俗成的行为规则,这些行为规则很少出现在教科书上,多半直接来源于日常的人际交往过程,尤其来源于人际交往中的冲突。人情世故是多少年来人们交往中挫败和教训的总和。

一个懂得人情世故的人,显然能够对人或事做出正确的和符合常识的判断。一个懂得人情世故的人,能有效地降低与别人相处时的紧张度,让“政令”更为畅通。一个懂得人情世故的人,在交往时总能让其他人感到愉悦,于是,人们更愿意服从他、追随他。

说到这里,你可能要批评我太庸俗了,人情世故是多么俗套的一个词!可是,我不那么认为。既然你当了校长,就算是入了“俗界”的人,你每天都在与各色人等打交道,你哪里能够免俗?当校长的人,就该食人间烟火。

在我的字典里,“人情世故”不是一个贬义词,“处世圆滑”“八面玲珑”之类的另几个词才是贬义词,为我所不齿。巴尔扎克曾说,世界上没有原则,只有世故,没有法律,只有时势,高明的人同世故跟时事打成一片,任意支配。一向疾恶如仇的鲁迅先生也说,人世间真是难处的地方,说一个人不通世故,固然不是好话,但说他“深于世故”也不是好话。

我认为,一些成为常识的人情世故是校长们必须学会的。

比如,出席宴会就非常需要懂得人情世故。出席别人设的宴,在上桌的时候你是否尊重主人的安排,你是不是傻乎乎地“率先入席”了?你是不是赴别人的宴会却不停地埋怨食物不可口?你是不是因为自己不喝酒,就连茶也不敬一口了?如果你这么做了,那你就不是那么谙于人情世故了。如果轮到你设宴,你请别人来赴宴,你能不能主动点菜呢?你点菜前是否会询问大家的喜好呢?如果你觉得点菜很麻烦,那你平时是不是已研究过当地的饭店和饭店的菜单,已积累起足够的点菜经验?当你对客人们说“我不懂吃什么”的时候,你还希望赢得大家的尊重?

比如,夸奖他人时也要懂得人情世故。你要尽量当众夸奖你的同事和下属,甚至同事和下属的孩子你也要关注、夸奖;即使那个人是你的领导,你也要适时地夸奖他的长处。每个人都需要赞美,你不要吝啬对周围人的赞美之词。你可以当众夸奖其他人,却又不能当众赞美领导,否则你就是不懂人情世故。

比如,你不能评论你的前任,尤其不可以给你的前任以“恶评”。在你当众汇报学校成绩的时候,绝不可以为了突出自己的功劳而诋毁你的前任,否则你就是不谙世故。当你的下属在评论你的前任时,你不能鼓励他们这么做,最好你能找个借口离开了事,否则你就是不懂人情世故。不单是对前任领导,即使是对下属,平时也不要议论他们的人格、个性、个人生活习惯与家庭教养,否则即使你说得都对,也会被人忌恨。

比如,你和你的下属刚好在一间办公室,他们正好有客人来访,你要表示出热情,并主动倒水,这会让同事们感觉很有面子,也会让客人觉得你的下属在学校很有威望。

比如,上级安排工作检查,即使仅仅是检查图书馆工作,你也不能借故说自己忙而置之不理,你哪怕只露一下脸都是对下属极大的鼓舞。

比如,你在进入课堂随堂听课前要记得与授课教师打个招呼,这样你才能让人感觉安全,这样做你会更是个正人君子。平时,你巡视教学楼,进入教师的办公室前不要忘记敲门。你想与哪个教师交谈工作,最好预约一下。你务必不要随意动别人的电脑,也不可随便翻看别人的笔记本,包括你有权查阅的教师备课本和听课本。

比如,虽然你早知道该怎么做,你还是要特意询问一下你的相关下属,即使在你看来他在这方面完全不如你。你带着一个普通教师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开会和学习,也请务必主动把他们介绍给别人,而不要让他们感到孤单和冷场。

比如,你要常常带着“职业微笑”。在我看来,任何与人打交道的职业都需要微笑,即使法官也需要微笑。越是新来的教师,越是在学校地位不高的人,哪怕他是外聘的清洁工,见到他们时,请你向他们微笑。那些内向的、平时不被人注意的,甚至有点儿自卑的教职员工,即使你不那么喜欢他们,也请你由衷地报以“职业微笑”。

比如,批评一项工作没有做好时,你最好能提出解决方案。在批评一名教师时,即使他的错误很严重,你也不要忘记肯定他的长处。如果你在批评他人时能多些幽默感,你的善意就会凸显出来,而负面效果往往就会少些。

比如,尽量先为别人做点儿什么,而不是要别人先为自己做事。你必须使人“负你”,而不是你“负人”,这样,你才能在与人交往时赢得“债权”。你必须知道,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是别人对他负有的社会债务感的总和。

比如,在与人谈话时,你不要老是举出你家里的例子,向别人展示自己的地位、祖宗、子女、家里的财产,这会让你显得很不自信。

我不再“比如”下去了,只要我们高度重视这些常识和细节,我们就会用真正的行动去改变自身,从而改变周围的氛围,舒适的环境更适合工作和生活。如果不把人情世故当一回事,不愿意投入精力去时时关注那些细节,久而久之,你可能就会成为一个不受欢迎的人。有时候我们自己也会狐疑:为什么在工作中总有磕磕绊绊?虽然什么都做对了,可为什么身边的人都不那么心悦诚服?这时,你就该好好反省自己在人情世故上是否花足了心思。

《红楼梦》里有一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意思是把人情世故弄懂就是学问,有一套应付本领也是文章。世间人情,无论友情、亲情还是同事之情,都要好好去经营。因此,所谓的“人情世故”便是一种重要的智慧。一旦拥有了这种智慧,你就会有一种良好的生活态度,正是好的态度决定了你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习惯,并最终将智慧融入你的生活,构成你生活的重要部分。

千万不要轻易排斥人情世故,千万不要以为人情世故是一种负担。我非常同意心理学家威廉? 舒茨的观点,他说,要过成功快乐的人生,就要懂得过现实的生活。

因为你懂得人情世故,你在精神生活上也就更能享有爱和情谊。反之,你不通人性,不给别人回旋的机会,这样只会把学校人际关系弄得无比僵化,只会让人与人之间充满着敌对情绪,到头来那些纷扰痛苦都将落在你的身上。

可是,如果你缺乏对他人和环境的觉察能力,你不能洞悉别人的立场、顾忌和心理,你就永远也无法学会人情世故,那如何洞察他人的内心呢?

作者简介

郑杰,全国知名校长,长期从事学校管理咨询和培训工作。因坚持理性精神、民间立场和人性化表述,在教育界产生较大影响。著有《学校的秘密》《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修订版)《忠告中层——给学校中层管理者的47封信》《首席教师》等专著。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QQ- 手机版-小黑屋- 为师的厝-为师网  

© 2020 开发教育反应堆  桂ICP备2000349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