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关系宜“亲”也宜“清”

原作者: 王松(实习生)、熊旭 来自: 中国教育报 收藏 分享 邀请

为了廓清新时期政商交往的方向和内涵,中央用“亲”“清”两个字阐述新型政商关系。其实,家校关系也不妨从“亲”“清”二字上下功夫。

围绕“家庭作业是否需要家长签字”,教育圈最近展开了一场声势不小的讨论。

事情源于浙江金华一所小学叫停了家长签字。不少家长拍手称快,一些媒体也积极点赞。其核心观点是,批改作业是教师的事,完成、订正作业是学生的事,总是让家长在孩子作业上签字,只会增加家长身心负担。日前就有媒体报道,由于每天辅导孩子做作业到太晚,没有精力应付白天的工作,汉口一位妈妈辞职回家,专心给上小学的女儿辅导功课。还有媒体报道称,武汉一所小学“作业家长不签字”三年,让学生自主检查,结果正确率提高。

看起来很小的一个签字问题,却引发一波不小的争论,可见此事的确戳中了部分家长的痛点。

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就有教师表示,班上学生那么多,老师有时难免力不从心,而且让家长检查、辅导孩子做作业,有利于激发家长的责任心,同时通过督促、帮助孩子学习促进亲子关系。这一观点说出了很多教师的心声,也得到了不少家长的认可。

不难发现,简单肯定或否定让家长签字,更多只是一种情绪化表达。比如,家长不能只看到签字问题疑似“越位”,却想不到如果不采取某种方式进行督促,一些父母可能会在关心孩子的学业上“缺位”。

除了签字问题,还有媒体刊文继续“深挖”,认为更该叫停让家长帮忙打扫教室卫生、修灯泡之类现象。其实,纵观上述现象,家校在教育理念上不够协调,双方权责边界不够清晰,是真正的症结所在。

以家长帮忙打扫教室为例,事情并非一眼看去那么简单。前不久有媒体报道,在重庆某小学,一位低年级学生家长主动到学校帮忙打扫教室,随后发动孩子班上其他家长参与其中,尽管不少家长踊跃报名,但班主任还是叫停了,并表示会按以往做法,找自己带过的高年级学生帮忙打扫。

其实,对于所谓家长帮忙打扫教室、修灯泡之类,事实真相如何,当事教师和家长最清楚不过。旁观者在不了解情况时妄加臧否,很容易产生误判。

有时“越位”有时“缺位”,在一些家校之间有争议的问题上,双方权责界限不清问题由来已久。为了廓清新时期政商交往的方向和内涵,中央用“亲”“清”两个字阐述新型政商关系。其实,家校关系也不妨从“亲”“清”二字上下功夫。要做到“亲”,家校之间应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摒弃情绪对立、互不信任等不良倾向,以孩子为纽带,创造“亲密”“亲切”的和谐氛围;要做到“清”,就不能把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带进来,更为重要的是,家校双方应明确自身在孩子教育问题上的权利和责任,讲担当、不诿过。

杭州一位小学校长的举动,为“亲”做了一个好的示范。近日,该校一个一年级小朋友哭闹着不肯进校上学,因为他发现学校的名字和自己以前读的幼儿园不一样。校长亲自出面劝慰他,还临时“更改”了学校名字,告诉他这就是原来的幼儿园。虽然看起来只是一件小事,但校长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溢于言表,如果学校的教职工都能以如此爱心和耐心对待孩子,家校间要达到“亲”的境界,并非难事。

在孩子的健康和人身安全问题上,家校间掌握好“清”的原则尤为必要。最近有媒体发文谈及“好日子养不出壮孩子”现象,认为不想、不愿、不敢锻炼是青少年体质下滑的三大原因。所谓“不敢”,主要是对学校而言,体育锻炼、组织春游等户外活动可能对学生造成伤害,一旦出现问题,学校和老师就会面临很大麻烦。因此,一些学校干脆把学生运动会、春游等都取消了。权责不“清”让家校间多了一些非良性互动,最终利益受损的往往是孩子。

既“亲”且“清”,彼此信任、携手育人,明确双方权责边界,保持及时有效沟通的同时又维持恰当的距离,不掺杂社会上请客送礼、互相吹捧等不良风气,应当是家校关系较为理想的境界。(杨国营)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QQ- 手机版-小黑屋- 为师的厝-为师网  

© 2020 开发教育反应堆  桂ICP备2000349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