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教育技术现代化,应力戒冒进行为

原作者: 程骞 来自: 中国教育报 收藏 分享 邀请



提高思想政治课“抬头率”,让学生人到心也到,关键要靠创新发展,不断提高思政教育的学科专业水准,为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助力。据媒体报道,上海市通过激发思政工作创新活力,不断增强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给了我们多方面的启示。

新时代,大学思政教育理当有新气象、新作为。为此,我认为,重点要解决好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必须充分认识、高度重视思政课为新时代青年打好中国底色的重要意义,并要求各方真正深入地将其落实到具体行动中。以上海高校为例,他们的思政教育之所以成效显著,最核心的一点,是深刻认识到思政教育是立德树人、全面育人的灵魂工程,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庄严、神圣使命。

认识到位、高度重视,才能自觉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大学的根本任务,努力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并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才能科学有效地加强顶层设计,不断推动思政教育迈向更高的专业水准;才能凝聚大学所属的地方党委政府、高校及其教师、科研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力量,多渠道、多方位、多举措、多样式地大力培养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是新时代背景下,思政课必须与时俱进,必须在思政教育创新上下足功夫,方能呈现出新气象、新作为。新时代,思政课如何上才能“圈粉”?如何发挥思政课在高校立德树人的主渠道作用?上海大学探索出了全新模式:教师告别单兵作战,以“项链模式”力促跨学科联袂授课。让经济、历史、法学、文化、国际关系等各领域教授、学科带头人联袂授课,无疑是其“圈粉”的重要砝码。他们从各自专业背景出发,带给学生不同的学科视角,形成了育人的集成效应。

另外,为“90后”量身定做课程,价值引领与专业知识结合,使其积极逐梦新时代,也是思政课创新的重要内涵。中国进入新时代,青年该站在什么历史方位?如何迎接已经开启的新时代?思政课必须回答好这个问题。上海大学的“大国方略”系列课正是从当今社会热点和大学生迫切需求入手,努力引领他们感受时代、读懂中国、养成家国情怀,在民族未来中看到个人的前途与责任。只有在思政教育教学上把准时代脉搏,契合当今青年实际,并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才会产生思政教育精品和品牌课程,才会出现思政课上也有“蹭课族”的新气象。

面对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使命光荣而任务艰巨。做好思政教育工作的前提是必须认识到位、高度重视,而在具体实施中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才能整合、打造思政教育资源平台和更加专业的教师队伍,才能有实力和信心不断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水平。

(作者程骞,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此文转载自蒲公英评论网站)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本文作者2018-1-16 21:58
bootingman
被关注3 阅读296 回复0

QQ- 手机版-小黑屋- 为师的厝-为师网  

© 2020 开发教育反应堆  桂ICP备2000349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