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适当之力”让孩子走得更远

[复制链接]
bootingman 发表于 2017-11-9 01:39: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据《成都商报》报道,成都一名年仅十岁的男孩瑞瑞于近日举办了个人首场独奏音乐会。比这场“首秀”更叫人吃惊的是,小小年纪的他,早已熟稔数门外语:可以用英语写上万字的小说,还可以用德语在“喜马拉雅FM”上讲音频故事。如此一路开挂的孩子,稍经媒体发掘,即被奉为“神童”。面对汹涌而至的赞誉,瑞瑞的妈妈却坦言孩子其实很普通。撒娇、偷懒、闯祸……凡是同龄人有的特点,几乎一样都不少。那瑞瑞究竟“赢”在哪里呢?

从儿童的心理发展来看,十岁左右的年纪的确犹如一个分水岭,可以初窥其将来的人生轨迹。比如,乔布斯就是在这个年纪成为惠普计算机科学演讲会的常客,这与他们后来的人生建树颇有关联。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扎克伯格在人生的第一个十年获得了一台电脑,从此痴迷于编程。于是,父亲先是鼓励他自己捣鼓,后来请了软件开发员给他上课,乃至带他到大学旁听研究生计算机课程,直至他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为止。这一经历,与瑞瑞的成长较为相像,当父母很早就发现他对音乐有兴趣时,为了创造更好的条件,不惜全家移居,多次拜师学艺。

以瑞瑞母亲的观点来看,任何普通的孩子,均有独特的一面,家庭教育若能在孩童成长的季节里,踩准节点,顺应规律,施以牵引、托举、点化的适当之力,则孩子未来的“赢家”之路必会宽很多。所谓“适当之力”,是指在孩子的兴趣与潜质端倪初露时,进行鼓励与扶持,使之有生根的土壤和发育的养分,不放过任何稍纵即逝的灵光乍现。瑞瑞和扎克伯格的父母,即是此类的代表。家庭教育的一大误区在于,许多家长视孩子为自己年轻时未遂的愿望或志向的继承人,填报了诸多“还愿”情结浓厚与功利心过甚的培训班,孩子疲于应付之际,错失特长与禀赋的黄金发展期。一对聪明的夫妻,生育的子女即使天资再普通,也不会选择以己之短克人之长,教育的秘密就如同田忌赛马,只有找准孩子的长项与发展节律,才有力可借,有枝可攀。

另一方面,“适当之力”还表现在家长的主动性上。瑞瑞何以懂得多门外语、学得精湛的琴艺?原因之一是父母曾留学德国,英语、德语作为必备技能很早就成为家庭教育的自然组成,其母又偏爱音乐和文学,孩子在此方面若有天赋,很早就可发现、培养。这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家庭教育的建设性、前瞻性与具体环境、文化乃至榜样的作用密不可分。每个孩子均具有多元智能的开发潜力,父母巧借职业之力、社交之力、文化之力等,也可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教育效果。

所以,“神童”也好,“赢家”也罢,他们并不是朝夕炼成的。恰恰相反,他们的成长往往是有迹可循的。关键是,家庭教育须找到合适的着力点,在恰当的时候和恰当的地方,给予孩子恰当的帮助。这一点,才是瑞瑞的家教给世人的启发之处。

(作者系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中学教师)

《中国教育报》2017年11月08日第2版 版名:中教评论

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https://wenqixiang.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推荐素材更多+
广告位

QQ- 手机版-小黑屋- 为师的厝-为师网  

© 2020 开发教育反应堆  桂ICP备20003490号-1